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27714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理论及实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作为群众媒介的网络媒体一、互联网开展的意义与影响 1互联网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广阔人民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互联网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产生和开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上,更表达在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行业互联网行业。 3互联网的开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4互联网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 5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中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展学习、娱乐,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6 互联网也给人类最根本的传播活动带来巨大的震撼。作为一种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

2、、播送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二、网络媒体的含义1、 InternetInternet,中文译成因特网,也称为互联网。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是一个大型的数据通信系统, 是上亿台相互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电缆、 光缆和无线等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集合, 它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是网络媒体的硬件根底和技术平台。2、 CMC指计算机媒介传播, 简单地说就是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 随着计算机网络, 尤其是互联网的开展, CMC 开场逐渐成长。它包括所有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任务相关的传播和人际传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即通过电子或电子公告

3、牌实现的异步传播;通过聊天室、群组软件等实现的同步传播以及通过计算机和数据库进展的各种信息处理、检索及存储活动。3、 Cyberspace赛博空间是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其科幻小说中描写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型空间,指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把全球的人、 机器、信息源都联合起来的新时代。 现在的赛博空间,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根底,所构造出的一种人们进展社会交往和交流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型空间。4、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以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为物质根底的, 以计算机为媒介进展传播、 尤其是以CMC 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播数字化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体,它是一种

4、人际传播媒体、组织传播媒体和群众传播媒体相结合产生的新的媒体类型。 在表现形式上, 网络媒体包括、 网页、BBS、聊天室,也可以是EMAIL或者QQ、微博。 1网络媒体是一种宏媒体。网络媒体的规模巨大,而且它可以到达全球级的受众规模; 其次它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 通过摄像技术、 超文本技术以及信息检索等相关技术,将一个极小主题的所有文本信息、 图像信息、 声音信息等进展综合; 再次, 作为一种宏媒体,网络媒体可以存储或出版哪怕是关于个人的琐碎信息或是针对特定的某个受众的网页。 2网络媒体也是一种元媒体。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媒体的媒体。因为,它为包括报纸、播送、 电视等在内的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

5、系统平台。 通过网络媒体,我们可以发送或承受实时的视频、音频或文字、图像等。三、网络媒体的技术特征 1 数字化。网络技术的根底之一,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是网络媒体存在的前提,数字化的本质是转化,在技术上可以理解为输入。在互联网上,无论是图像还是音乐,都要转化成为 0 和 1 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的表达, 这使得所有的信息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 2多媒体。网络媒体的数字化特征,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可能,使得文字、声音、图像能够方便地相互转换,使得网络能够集合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来传送信息。 3 超文本。超文本技术是一种把信息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储、组织、管理和显示的计算机技术, 其本质是在各信息

6、片段之间建立关系, 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组织信息的根底。网络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超文本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 1 多元化。 网络媒体的多元化特征表达在: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传播方式的多元化;网络媒体引起的网络文化的多元化。 2 个性化。网络传播使得网络媒体的个性化成为了可能。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由于现实的技术手段以及传播手段、 传播模式等的限制, 它们无法为受众提供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和效劳。而网络媒体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使得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 3 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在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人际传播媒介方面是很明显的, 人际传播必然是需要交流双方进展不断的

7、互动。 作为群众媒介的网络媒体在传播方式上,也能发挥强大的交互功能。 4 传播速度的快捷性。网络媒体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时刻为任何新闻的发布做准备。互联网可以快速地传播文字、图像、声音,很快就能传递给受众。 5 传播 X 围的广泛性和全球性。 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 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传播 X 围很广,真正具有全球性。 6 传播信息的开放性。在互联网上,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的力量大大削弱,受众获得了自主和自由。 任何人都可以简便、 快捷地传递某一信息,甚至发布信息。 网络媒体中没有大规模有组织的审核程序,信息传播非常自由和开放。 7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无限性。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开放

8、性等特点,网络媒体在信息的传输量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在信息形态上具有多样性。 8 网络媒体的功能 1 群众传播功能:环境监视、决策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易、娱乐。 2 人际传播功能:信息交流、协调关系、 满足情感需要。 3 其他功能: 信息存储和检索、 商务功能、信息分析与计量。 电O第二章 网络媒体与传播理论 9 网络媒体的受众在网络传播中, 无论是信息发布者还是接收者, 都是网络媒介的共同使用者。 由于网络传播的主动性和交互性, 网络受众具有传统媒体受众所不具备的许多新特点。 网络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可以进展角色转换,信息的传受双方在动态上难以区分。 1 网络传播中受众地位和权利的变化:1. 网

9、络传播打破了传统群众媒体单向传播的模式,从而使得信息发送有了双向交互和点对点的特点。 这种传播特点决定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一是主动的, 受众主动寻找信息; 二是个人化, 受众根据个人的需求进展选择承受。 这种从群体向个体的转换,增强了受众的自主性。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个性化的传播成为可能。2. 网络传播中,受众不再是被动承受信息,而是主动发现、处理信息。传者与受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传统媒体在网络的压力下, 开场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效劳,使传播窄众化和个性化。传播活动中的“传者本位论向“受者本位论转换。3. 互联网实现了类似人际交流的双向信息传播模式,即交互性,这是对旧有传播方式的革命

10、性变革。 网络是双向和多向交流的, 受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 成为了媒体的一局部。 用户在网上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 自主权, 而网络的先进技术手段使得反应的渠道更通畅, 用户和信息发布者直接的联系得到了加强。 另外,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 受众之间开场有了活泼的沟通, 由受众主动传递的信息在往上屡次传播的可能性增强了。 4. 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接近权指群众社会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有接近和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权。 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 文化和物质条件, 网络媒体是的大门是面向所有人敞开的。 网络使个人意见得以有利传播。 此外,网络

11、使传统媒体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视。公众可以根据在网上获知的信息对群众媒介的公正性、中立性和可信性提出质疑和挑战。4. 2网络媒体上的使用与满足。 心绪转换、 人际关系、 自我确认、 环境监测。第三章 网络传播模式分析5. 10 网络传播的根本模式网络传播的根本模式应该是一个网状的模式。 将网络传播的根本要素: 传播者、 接收者、信息、 媒介、 噪音等进展概括, 可以得出网络传播的根本模式。 1 首先, 在网络传播中,传统的群众传播中严格的传播者和受众的区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参与网络传播的每个参与者都具有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身份, 通过互联网络, 他们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接收其他任意一个传播者

12、的信息, 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向网络中任何一个受者传递信息。 信息在一个网络构造中, 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去。 同时, 来自不同国家、 地区的网民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传到网上, 网络媒体的信息变得更丰富。 网络中的信息不再受到传统媒体偏好的局限, 每一个参与者都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的权力。 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已经打破,每个参与者都有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身份。 2 其次,虽然网络传播给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用户可以匿名查找和发布信息, 较少受到社会环境和道德的约束, 但是他们仍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 有自己的人格特征, 也通过自己的社会经历, 获得了一定的自我印象

13、。这些社会和心理因素会对每一个人产生作用, 决定他们在网络上的兴趣和偏好, 决定他们在网络上寻找什么信息,把什么信息输入网络中。 3 参与者参与到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同大量的其他参与者进展信息交流和传递。在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电子、网页、论坛等方式进展。通过这些方式,网络传播的参与者之间可以进展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群众传播。传播的方向可以是单向的, 也可以是多向的。 沟通的模式可以是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多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11 网络传播模式的特点 1 多种传播类型的结合。网络传播在传播类型上显示出了明显的多样性。网络包含了人际传播

14、、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和群众传播等传播类型的特点。 2 多层面的交互性。网络及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互平台,一个无线的交流空间和一个虚拟的社会, 使得人与人之际能够更加彻底地进展交流。 在网络传播的传播模式中,信息的双向流动性,传播者与受者的交互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3 多样性的信息来源。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由于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 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区别已经打破, 信息不再是来源于群众媒体, 而是来源于每一个可以与网络相连接的网民。 这些网民有不同的背景, 受到的限制也比拟小, 因此可以提供多样的信息。 4单向传播和多向传播的结合。网络传播并不是单向的,而是

15、多向的、非线性的。网络传播中的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联系, 也可以通过某一中转间接联系。 在网络传播中, 分散的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点, 他们除了对信息做出反应以外, 还可以把信息转发给更多的受众,扩大信息的影响。 5 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的结合。网络传播结合了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特点,为受众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收信息的选择。 网络上大局部信息属于异步传播, 由于网络有无穷的虚拟空间,所以大量的信息可以保存在网络上,供受众查阅。同时,在有的情况下,网络也可以为受众提供同步传播。 6 传播者与受众角色的变化。传播者的变化如下:1、传播者的地位削弱了,他们已经不能垄断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2、在网络传播中传播者除了是信息的收集者和发布人,还是信息查询效劳的提供者。3、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还起到了信息导航者的作用。4、 其中的一局部掌握网络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会对网络进展管理。受众的变化如下:1、受众成为主动寻求信息的人。2、受众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