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2684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 生气也,清气也,卫气也,阳气也。又天气、人气、地气,乃三焦之气。分而言之则异,其 实一也,不当作异名异论而观之。饮食劳役所伤,自汗小便数,阴火乘土位,清气不生,阳道不行,乃阴血伏火。况阳明 胃土,右燥左热,故化燥火而津液不能停;且小便与汗,皆亡津液。津液至中宫变化为血也。 脉者,血之府也,血亡则七神何依,百脉皆从此中变来也。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有汗则 风邪客之,无汗则阳气固密,腠理闭拒,诸邪不能伤也。或曰:经言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又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头痛耳

2、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请析而解之?答曰: 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 能生化万物。故五运在上,六气在下。其脾长一尺,掩太仓,太仓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 禀,乃能薰蒸腐熟五谷者也。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 五脏之气,上通九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五脏禀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六腑者,在 天为风、寒、暑、湿、燥、火,此无形之气也。胃气和平,荣气上升,始生温热。湿热者, 春夏也,行阳二十五度。六阳升散之极,下而生阴,阴降则下行为秋冬,行阴道,为寒凉也。 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故六腑之气已绝,致阳道不行,阴火上行

3、。五脏之气,各受一腑之化, 乃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故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六腑生气先绝,五脏无所禀受,而气后 绝矣。肺本收下,又主五气,气绝则下流,与脾土叠于下焦,故曰重强。胃气既病则下溜, 经云:湿从下受之,脾为至阴,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窍之源,使不能上通于天,故 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胃者,行清气而上,即地之阳气也,积阳成天,曰清阳出上窍, 曰清阳实四肢,曰清阳发腠理者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 窍为之不利。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元气皆不足也。气少则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则血亏,故 筋骨皮肉血脉皆弱,是气血俱羸弱矣。劳役动作,饮食饥饱,可不慎乎。凡有此病者,虽不变易他疾,已损其天年,更加之针灸用药差误,欲不夭枉得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