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26013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举三反一”习得表达技巧内容摘要:科学课堂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有别于一般的阅读课,它侧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获得表达的基本技能,练就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夫,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语文高级技能(特别是表达技巧)的达成呢?图示学习理论和认知策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篇章图示学习也像句子图示学习一样,必须通过“举三反一”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图示。本文通过三个例子说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标。关键词:语文高级技能 表达技巧 举三反一科学课堂关于语文教学的理论认为:读懂一篇课文,除了需要掌握运用字、词、句的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与篇章有关的高级技能,我们都知道阅读

2、教学中往往隐含着作文的基本训练,学生的作文学习从文本阅读活动中已经悄悄地起步了。文质兼美的课文本身隐藏着语言表达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是语文高级技能中的表达技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语文高级技能(特别是表达技巧)的达成呢?图示学习理论和认知策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篇章图示学习也像句子图示学习一样,必须通过“举三反一”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图示。这里的三不是三篇课文,而是三个具有相同写法的例子,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某种规律,即是这里说的“一”,从而再让学生运用规律完成任务,以达到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标。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如何通过“举三反一”让学生掌握表达规律,进而习得语文高级技能。一、“举三反一“学描写

3、方法(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描写属于高级技能中的“表达技巧“范畴,在小学课本里的范例也不少。在教六年级上册窃读记时,教师把第二课时关于高级技能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为:能运用”矛盾的心理描写方法”,练习写话。定此目标是基于本文突出的心理描写“我”既害怕让人发现在店里偷偷看书,同时又享受着“窃读”的快乐。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想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掌握这种矛盾的心理描写技巧是很难的,教师钻研以往学过的课文,在课内和课外分别找到两个例子:一是五年级的钓鱼的启示一文,里面关于“我”要不要放了钓到的鱼这个片段中有精彩的矛盾心理描写;二是学生还未接触过的文章六年级下册穷人一文,里面关于女主人公该不该收养邻居家的孩子这个

4、片段中,也有左右为难的心理描写。至此,从三个例子中归纳出得出矛盾心理描写的技巧:写自己的内心独白;加上适当的修辞手法;配合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心理矛盾的想法。这样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语境练习写话:假如你是学生干部,面对自己班的同学违反学校纪律,你是登记举报他致本班扣分?还是包庇他隐瞒实情?写一段你矛盾的心理描写。二、“举三反一“学措辞句式我们都知道汉语言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同一个意思,这样说和换个方式说,表达效果就会明显不一样;同一句话,在这个语境里说,或换个语境说,意思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钻研教材时,有高度的敏感性,捕捉语言精华,细品表达意味。如教师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

5、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先让学生比较句子,如果换成这样写: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说说两种表达效果的异同,让学生感受到把时间分解开来写,更能让人感受到父亲那种不放弃、竭力救儿子的心情。然后再举教材中的例子学会勇敢中相似写法的句子:“这是个漫长的黑夜,12点,12点一刻,12点半他的心在煎熬。”,让学生体会把时间分解开来写,更能体现时间过得漫长,表达人物情感之重。此时再引入课外的例子登泰山句段:“跨过山梁,穿过丛林,还无视了无数的休息用长椅,”从而让学生感受

6、到,把距离分解开来写,感受到距离之长,人攀登之努力。从三个例子中,老师总结表达技巧:把时间分解(距离分解),更能表现人物的情感。进而让学生运用这个技巧练习仿写句子: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 终于 。三、“举三反一“学表现手法六年级下册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此文的言语形式的“秘密”在于作者把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了,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时间,写得形象可感。教师先抓住文中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写“一个日子”过得匆匆的?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捕捉“时间流”,再读一读这一

7、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挪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时间飞快的脚步)从而让学生发现:这就是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了,具体了,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了,让我们仿佛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逝,没有任何挽留的机会,使我们陷入无奈和哀伤中,这就是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这时,教师再呈现六年级上册学过的课文索溪峪的“野”中的例子,为了表现张家界索溪峪这个地方的“野”的特点,作者是怎么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野”写得形象生动的?我们看这个段落:水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有自个儿闹去了。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叔往索溪身上一搭,

8、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通过品读,我们发现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索溪峪的水写成一个淘气、天真烂漫的“野”性十足的孩子,而索溪的“野”也就跃然纸上了。同时,教师再引用课外的一个例子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按理说思乡愁绪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作者是如何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感受到的呢?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通过品读,我们发现这首诗使用了暗喻的手法,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从小到大对故乡的思念日益之重。通过三个例子的呈现,教师归纳出写作技巧:要把抽象的事物写具体,必须借助一些形象的东西,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其特点。继而根据本课的技能训练点,设计写话任务:请运用“把抽象的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把“风”(可以是春风、秋风、狂风、微风等)写得具体形象。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窥见:科学课堂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有别于一般的阅读课,它侧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获得表达的基本技能,练就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夫,自觉地将作文教学策略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中,改变了语文教学读写割裂的现状,在阅读中讲规则,在写作中运用规则,而“举三反一”正是搭建了这两者无缝对接的桥梁,充分实现了语文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