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01380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语境与语文素养关系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创意:_省秭归县茅坪初中语文教师吴云课程名称: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立项时间:_年_月宜昌市科规办市级课题七年级承担子课题名称:语境与语文素养的关系研究一、课题的提出“情随意转”、“时过境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语境之重要,前人早有所见。做为语文交际圈三大内容构建之一的语境是人借助语言文字完成语用交际的场所,研究语文交际圈教学,研究语境应为首要。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语境也有多处做了要求与说明,仅以阅读板块为例:在阶段目标之中,第一学段阅读之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

2、词语。”第二学段阅读之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学段阅读之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第四学段阅读之四:“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之八:“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其中的“上下文”、“生活实际”、“文化背景”等都是语境研究所要涉及的内容。那什么是语境呢?语境是语言存在的具体环境,在语文交际圈里,这一概念表述为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特征的语

3、文交际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前后关联等。在一定的语境中,语文交际者通过语用学习或实践,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并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信息传递工具,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时候,总要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不问语境,单纯的技术性训练不仅挫伤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极有可能培养出“不会交际的人”,这是有悖于语文教育的任务的。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首先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语境对语言的理论研

4、究和应用研究、语文交际者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语境的真正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至今我们还没能总结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语境理论来。我们认为,语境研究是杂而有章的,是有其规律可寻的。没有无规律的存在,只有存在的规律未认识。语境是人为设置、控制的客观情景,语境按优化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优化语境、较优化语境、不优化语境,课堂是高度优化的语境。平常说语境,一般是指导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所、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场所,通常称为狭义的语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语境的范畴,与狭义语境相对应,

5、通常称为广义的语境。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语用和表达效果影响很大。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等,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并不难。但是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就不同了,孤立的一个词、一句话乃至于一篇文章,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便很难得到正确的解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用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空气和水一样。我们学习语言,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的语言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等等,更主要的,还要善于依据一定的语境准确地理解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地使用语言,所以语用行

6、为的萌动、发生、持续与转换离不开语境。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实现的。我们知道,语文素养不是一个知识点,也不是某一个概念,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学生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靠他在语用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悟”,没有学生自己的“悟”,他便不可能有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借助语用行为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语用行为不是分段、概括大意、说_,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听、说、读、写”语用行为的发生,通过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富有创造性地对话,实现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能动地认识、理解自我和社会生活,进行语感迁移,进而形成自己的用语习惯和语言风格的过程。标准也指

7、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做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只能在交际过程中掌握,学生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素养也只能在交际中形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交际圈教学十分注重语境的创设。针对不同的文本我们应如何创设不同的语境才能最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对文本中的词、句、篇我们应如何结合语境来理解其真正的文义?语境创设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实验中得以解决。二、实验原则1、和谐发展性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自然而和谐”地对话;通过对词、句、篇的解读,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8、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实验目标总课题力求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探究合乎时代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七年级子课题的具体目标为:探究语境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语境的创设途径及方法,探寻语境的创设、衍生规律。1、理论探索目标探索语文交际圈三大内容之一的语境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找寻语境的创设、衍生规律,为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的最终确立添砖加瓦,形成有别于传统课堂、常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可供推广的语文教学新方法及新策略。2、实践探索目标经过实验,师生具备以下几种意识和能力:一、能结合语境(上下文、文化背景等)对字、词、句、篇进行正确地解读。四、实验内容以七年级新

9、教材为重要文本资源,师生借助对“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的聚会式解读,对学生语境意识进行卓有成效的培养。五、实验对象及时间、检测手段1、实验对象:茅坪初中七年级学生六、实验控制及策略目前,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主要有:一、实验教师对“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七、发展计划1、准备阶段时间:_年_月至_月主要工作:确立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框架,培训实验教师。2、实施阶段时间:_年_月至_年_月主要工作:开展实验并获取实验成果八、课题实验小组成员_1、实验顾问王本华(人教社中语室语言学硕士,“九义”语文新教材编委)余蕾(宜昌市教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温新阶(宜昌教研通讯主编)张豪(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办公室主任)向元茂(秭归县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2、实验领导小组组长:向德蛟(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吴云3、实验实施小组组长:吴云成员:茅坪初中语文教研组七年级备课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