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012860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调研提纲 一、调研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X202X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目标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X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主要举措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

2、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在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目标,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适应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确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案,形成高技能

3、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 二、调研目的 1、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职业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质量评价; 2、探讨如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3、研究如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形成行业企业、社会认同的高技能人才认证机制,构建广东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 4、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准确定位,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共同参与的

4、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调研内容 1、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解问题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概念本身的理解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来源有哪些。 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要素。 2、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基础能力如何。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有哪些。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方面如何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 学生毕业时获得高级工的数量和比例。 学生毕业后三年内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例。 高职院校有无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能力。高职院校有无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3、

5、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政策方面的问题;设施设备方面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方面的问题;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其他问题 4、如何打造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外部环境财政投入;政策保障;舆论宣传;校企合作。其他。 、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建立 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如何建立。包括培养过程如何规范、培养标准如何建立、评价标准如何确定等。 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实现形式和途径有哪些。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广东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如何建立。应包含哪些关键内容。 如何结合广东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的作用,由行业企业制定区域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推进高技能人才认证制度。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