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考察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01071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建筑考察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建筑考察报告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上海国内重点或知名城市的建筑,让我们能在建筑空间中体会和深入理解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并通过建筑实习对城市及其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城市的建筑文脉,体会建筑发展的历史环境,分析其空间形式组合特点,借鉴、吸收其中的成功经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并加深我们队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 实习时间: 实习一共一周,即2011年8月20日至26日。 三、 主要实习地点: 上海新天地、外滩、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周庄古镇、中国国家馆。 四、 实习内容:

2、1.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 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 基础改造成为一条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 闲步行街。“中西融合、新旧结合”的建筑理念, 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 融为一体。 在上世纪末,“上海新天地”工程曾做为当地 地区的改造项目之一而开工建设,该建设工程依照 “拯救如旧,保护历史,文化兴市”的思路,对该 地进行保护性开放,以保留代表上海市民阶层文化的石库门建筑,并建造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建筑。今日的上海新天地,已宛然成为由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建筑组成的时尚休闲步行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 在

3、建筑特色方面,这片石库门建筑群的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20 世纪20年代。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 其中自动电梯、中央空调、宽带互联网等一应俱全,处处体 现都市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在规划布置方面,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南里则集中为购物娱乐休闲中新心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房子所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化身成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在南里和北里的分水岭-兴业

4、路-是中共一大会址的所在地,沿街的石库门建筑也将成为凝结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城市风景线。 2. 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此处东临黄浦江,西面坐落着哥特式、罗马式、巴洛 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站在浦江边上,从北到南举目望去矗立在西面一字排开的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建筑物,就如同走进了世界建筑博物馆。 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上海 外滩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 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 到了近代,钢筋水泥框架在建筑上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 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 和集仿古典式的建筑形式。如今外 滩的各个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它们的基本

5、风格都保持不变,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 外滩该段的街廓建筑讲究个性,构成了拼贴的场景效果,单单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就异彩纷呈,英国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西班牙式等等。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 3.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海城市规划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展示主题,作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全国4A级旅游景点,不仅是初来到上海旅游者的必去之地,更是我们这城市规划

6、专业学生的必经之所。 规划馆外观通体白色,线条流畅,雄伟典雅且 富有海派风格,展馆大楼设计灵感中国传统 的城门形态,暗喻建筑与城市存在着内在联系,整 体以中心对称体现着中国的传统美学以及和谐美 感,其顶部造型犹如四夺盛开的白玉兰,乃上海市 花,并且网络状的结构使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 体。 在功能划分上,全馆由底层至四层展厅,展示 面积达70000平方米,分为序厅、夹层、二楼临展 厅、三楼总体规划一厅、四楼总体规划二厅、五楼 休闲环廊,空间流线组织明确,空间利用率高,使用方便,使观展者可自上而下自由漫步于展厅中来浏览全馆展品。 4. 周庄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与上海市交界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评

7、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且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周庄的整体建筑均显古朴,因环境 幽雅,虽经历900多年沧桑,但仍完整 地保存着原来的江南水乡集镇的建筑风 貌。其中百分至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 清建筑,仅有47公顷的古镇有近百座古 殿宅院和60多个调转门楼,还有一些过 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堪称典 型的,真可谓“古风犹存”。 在周庄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宅院当属沈厅。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沈厅属于清式院宅,共有三个部分组成,厅堂共有七进,属于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后楼

8、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大堂楼木梁架造型浑厚,一律为明式圆形图案。地板大多是六十厘米左右宽的单幅松板,坚固结实,可以想见当年建造时工程的艰重。大堂楼的栏杆与棂窗制作较为精致,与前厅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属徽派风格。 沈厅整体结构严 谨,局部风格各异。 5. 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坐落于上海世博园区A片区,位于世博轴东侧,由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静堂担任总设计师,开工于2007年12月18日,竣工于2010年2月8日。它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其构思方面,中国馆

9、的整体 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 的主题,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 与气质。在设计中处处体现中国 元素:建筑外观色彩为“中 国红”;彰显中国特色的外观设 计“东方之冠”;其上 印有二十四节气的篆体字; 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国家馆主体造型恢弘气派,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彰显大气让游客叹为观止。其中极具文化内涵,融合了中国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出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在整体造型方面,中国馆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四组巨柱就好像巨型的四角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使整体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

10、,很有力的攒打出力量感和权威感,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巨大挑战。将传统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大胆创造,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台阶步道和园林小品,相互衔接得异常完美,建筑外观镌刻有叠篆文字,环廊外侧立面印有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的小品表面,还刻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合作。如此,使中国的特色得以最完整的体现与表

11、达,使中国最具代表的时代精神得以彰显与弘扬。 五、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对上海国内重点及知名城市建筑的实习,使我们对所参观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接受课堂上所讲的建筑原理和设计上的知识,并深切了解到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这对于将来要从事城市规划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而现在,我们作为将要走出学校的学生,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建树,有所发展。 考察

12、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0月15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主要地方: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馆、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海M50、宜家家居商城、田子坊、外滩、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

13、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 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

14、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南京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 广场设计: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交通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开设一条观光旅游线路,采用无污染的电动车,外观模仿年代的有轨电车,给游人提供了方便。走累了不妨坐坐光观车游览整条步行街。同样路障、信号灯、标志 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沿线设置了许多新颖的路障、信号灯及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景观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 条步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