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教育案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85774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琳—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张琳—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张琳—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琳—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琳—教育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张琳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其主动发现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都建立在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另外,生物学虽然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由于所占比例较小,相比语、数、外等学科,不太受重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生物在中考分数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有的地区中考甚至不考生物,使得学生更容易忽视这门学科。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唤醒其学习生物的热情,是生物教师,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 笔者作

2、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通过一年的思考、实践、反思,积累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积极探索,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课堂变得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初中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纯粹的理性思维,或多或少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同时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接受、理解相对比较理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授“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这部分内容时,我假装左臂受伤,用手捂着“伤口”,痛苦地说:“同学们,老师不小心把胳膊划破了,现在血流不止,你们能帮我止血

3、吗?”同学们踊跃地拿起了我为他们准备好的纱布,帮我“止血”。这时,请不同的学生一边行动,一边讲讲他这样做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疑问“止血的部位和血管的种类有没有关系”、“血管分为哪几种”,由此引出课题。这一段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扮演了一次白衣天使,要主动想办法帮助“伤者”止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还有,在教学中,我会刻意引用一些成语、诗句或是古文,创造出具有文学色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成语和诗句,如“兔死狐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稻花

4、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这些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词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二、 利用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中很多规律的发现,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实验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部分,直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可以起到讲授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讲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带洋葱、蕃茄等,作为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学生很感兴趣,活动气氛热烈,兴趣浓厚。 除了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比如,讲到“形形色色的生物”这部分内容时

5、,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如迁徙的候鸟、矫健的猎豹、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五彩斑斓的贝壳、身形巨大的鲸鱼、含苞待放的郁金香、坚韧不拔的小草等,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观察到了地球上各种形形色色的生物,也使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的迷人。三、在生物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科学史的学习,用生动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学生探索科学。生物科学史虽然不属于生物学基本概念、规律的范畴,但是,生物科学史常常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伟大,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励学生探索科学。比如,达尔文、哈维、沃森、克里克、林奈、哈维等科学家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生物学的各种研究方法,还显示了科学家不畏艰难,坚持研究的精神,同时,使学生体

6、会到科学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光辉事业,每一个伟大的发现,都伴随着无数科学家的汗水和心血,科学,能够改变世界,值得我们付出一生的努力。四、 教学中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可以抓住机会,在生物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落实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扩充一些关于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内容,同时,通过资料、数据等使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了国家的发

7、展、为了子孙后代,积极参与环保行为,而通过生物教学建立起的社会责任感,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学习生物。五、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找准自己在教室的空间定位,放下自己的架子,始终与学生在一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降低。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较高,教师也会感觉轻松。站在讲台上,一个人高高在上,学生有压力,教师自己也有压力,走下去以后,和学生互动,感受到学生的热情,心里会感觉很开心,很放松,师生关系也变得更融洽。六、 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参与活动,乐在其中。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倡在活

8、动中“发现知识”,同时,生物学知识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角色扮演,辩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画各种细胞的结构图;播种,记录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制作模型,说明不同血型间不能相互输血的原因;制作蒸腾作用演示装置;统计校园植物种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七、 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知识为感性故事,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也容易觉得枯燥。此时,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人体免疫时,我根据教

9、学内容,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流感病毒引发的战争”,故事中,我把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比作人体攻击入侵者的特种部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系列战争,说明了人体的免疫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生物学的有用性,自主获取相关知识。新课程提倡联系生活,生物学本身也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生物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实际意义的,从而主动获取生物知识。比如血型鉴定的知识、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传染病方面的知识、遗传特征方面的知识等。学生学习了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设计食谱

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使其切身感受到生物知识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进而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现知识,做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1朱小毛,肖霞英:让幽默点缀生物课堂,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第150期,第23页。2叶一舵:心理学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6页。3王东义: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福建中学教学,1996年第4期,第17页。4陈磊: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福建中学教学,1998年第10期,第4647页。5陈曾燕:“叶绿体色素分离”的探究教学尝试,生物学通报,2002年第12期,第41页。6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第2834页。 7靳笃平:让高中生物生动有趣的实例,生物学教学,2005年第12期,第17页。8周燕莺,刘中标:为高中生物课堂添些调料,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8期,第10页。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