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856748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初高语文复习考试全图一、 语音1、 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26个、声母表23个、韵母表24个、声调符号(阴阳上去轻五调)、隔音符号(,)。2、 拼音拼写规则:y、w的使用。韵母的略写。标调的位置:a、o、e在前,标a、o、e;i、u、一起,标在后。音节的连写和分写。音节的大写。二、 汉字1、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铭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 汉字的结构:单一结构:月左右结构:明左中右:瓣上下:犁上中下:嚣全包围:圆半包围:凶穿插:爽。3、 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六书):象形:月指事:下会意:明形声:上形下声:爸下形上声:架左形右声:跑右形左声:攻内形外声:问外形内声:匣。

2、4、 常见错别字类型:笔画错误:弋戈偏旁错误:弛驰形近而误:戎戌音同或音近:川穿音同或音近且字义相近:鸠占鹊巢鸠占雀巢音形义都相近:急躁急燥音同或形近:籍藉。三、 词汇1、 语素:单音节:自由:月、山半自由:干、机不自由:老、头双音节:连绵词:双声:恼怒叠韵:大厦其它:花朵外来词:摩托多音节:可口可乐2、 词:单纯词:单音词:江、月复音词:联绵词音译词:列夫托尔斯泰拟声词:咩咩叠音词:星星合成词:并列式:国家偏正式:毛笔支配式:司机补充式:提高陈述式:月亮附加式:小说名量式:纸张重叠式:妹妹。3、 词义的分类:据义项的多少分:单义词:一般为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常见事物名称多义词:基本义、引申义

3、、比喻义据意义分:同义词相同或相近、反义词相反或相对。4、 词的分类: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副介连、助叹拟。5、 词义的色彩:感情色彩:褒贬中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6、 同义词辨析:词义的轻重程度:希望与渴望词义的范围大小:事情与事故整体与个体:车辆与车词的搭配对象:含糊与模糊词的感情色彩:教诲与教训词的语体色彩:脑袋与头部词的适应对象不同:爱戴与爱护。7、 熟语:成语:神话寓言(寓公移山)、历史故事(四面楚歌)、诗文语句(一鼓作气)、口头俗语(千方百计)。惯用语:铁公鸡歇后语:喻意(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谐音(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直接概括生活现象(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圆)。谚语格言:多含

4、有劝诫和教育意义。四、 短语1、 主谓短语:天气好2、动宾短语:修房屋3、偏正:我的妈妈4、后补:大得多(形补)、跳得高(动补)5、并列:老师和学生6、的字:学校的7、连动:上街买菜8、复指:首都北京9、兼语:请他来10、方位:桌子上边11、所字:群众所喜欢的12、双宾: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五、语言的实际应用1、简明: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话;语言要清晰明确,不产生歧义;2、连贯:保持同一话题;注意合理的顺序;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注意语意和语气上的联系。3、得体:用语要注意场合、对象、礼貌上的要求。六、标点符号1、标号: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书名号、专名

5、号。2、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3、疑难用法:冒号:1、 提示下文2、总结上文。破折号:1、 解释说明2、转折、跃进3、中断、延长4、事项列举分承5、文章副标题前省略号:1、文中省略的部分2、列举的省略3、说话的断断续续4、重复词语的省略5、话未说完或全意未尽6、欲言又止或沉默不语。七、句子1、按用途和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2、按结构分:单句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假设、因果、条件、承接 多重复句3、按句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始发句、后续句、终止句、中心句、独立句。4、病句修改:常见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语序不当

6、句史杂揉表意不明关联词误用不合逻辑:他是多少个死幸免的一个。虚词误用:对于青年的思想工作问题,已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修改原则:对症下药、尽量保持句子的愿意、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修改。修改病句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要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八、修辞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比喻1、 概念:用本质不同的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2、 分类: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借喻(乙代甲)、比拟1、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2、 拟物: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写。、夸张1、 概念:故意

7、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的辞格。2、 分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说);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反之);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排比1、 概念: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长。2、 分类:句子排列、句子成分排列。对偶1、 概念: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2、 分类: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反复1、 概念: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七)

8、设问1、概念;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八)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切意思,包含在问句里。(九)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2、分类:特征、标志代整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九、阅读与写作(一)记叙文知识图解1、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 (2)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3)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类:写作内容:简单记叙文(散步)、复杂记叙文(背影) (2)写作对象:记

9、人(我的老师)、叙事(叙事)、写景(春)、状物(白杨礼赞)四种。4、线索:时间、事件、某物、某人、见闻、地点转移、感情。5、顺序:顺叙脉络清楚;倒叙埋下伏笔,直接清楚;插叙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补叙与插叙基本相同,但内容更简洁,笔墨更简约。6、方法: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为基本的表达方式:描写对人、事、物、景做具体形象的刻画: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细节描写:细微、典型;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

10、议论来抒发感情。7、表现手法:悬念、抑扬、对比、衬托、白描、渲染、象征、夸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二)说明文知识图解1、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为写作目的。 (3)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2、分类(1)说明对象:事物(实体性事物)、事理(抽象性事物);(2)写作方法: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论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叙述,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3)功用范围:

11、一般性、科技性、应用性。3、方法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

12、出来。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

13、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 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

14、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三)议论文知识图解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用论据来论证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求:正确,鲜明,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 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要求:确凿、充分、有代表性。论证方法 、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