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77351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这里做一些常识介绍。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 或 im)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即肌肉注射或肌内注射。肌肉组织血管丰 富,药物吸收比皮下块,且感觉神经末梢较少,痛觉较轻。Pa ris erf a Syringe(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 适应症:(1)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如一些油剂,混悬液等。(2)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需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如链霉素等。(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如安络血、 VitB1 等。2. 禁忌症:(1)注射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破溃。(2)

2、严重出、凝血倾向,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明显减少或用肝素、双香豆素等进 行抗凝治疗者。(3)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采用肌内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4)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可予以镇静。(二)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 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Quadratus femortsBicepsSemitenriinosusAdductor magnus-PiriformisSciatic n.GluteusmaximusSup.gemellusInf.gemellusGluteus mediusObturator i

3、nt.图12-技 膺部肌内注射区划分法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斜向下外方,位于臀大肌深面,经 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沿大腿后方正中下行。注射时要避免伤及。图】4十字法(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崎最高点作一垂直平 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骼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 连线),即为注射区。(2)联线法:取骼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右侧左侧(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骼崎下缘处,使骼崎、食指、中指 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 少,且脂

4、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2)以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为注射部位。(3)为便于操作周葵对注射部位总结有如下描述:(周葵.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中臀中肌注射定位法的现状与思考.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06, 22:(11): 67-68.1)臀中肌“示指中指定位法”可表述为:操作者将掌心放于股骨大转子,然后 将示指、中指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骼崎的下缘处,尽可能伸张中指沿骼崎形成V 字,示指、中指和骼崎即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三角形的中心皿点), 或中指近侧关节处(B点)(图4)。2)臀中肌“三横指定位法”可表述为:操作者将三横指(以患者手指宽度为准) 放于骼前上棘,其中

5、示指第2指关节平齐骼前上棘,注射部位为骼前上棘外侧 三横指处。1 .酷前上筑 2一辞峭 3黑卷上棘圈5联线法定位图对臀中肌注射定位表述的思考3)日本臀中肌注射定位法:取骼前上棘和骼后上棘的联线的外侧1/ 3处为注 射部位(图5)。体位:为使臀部肌肉松弛,注射时可取以下几种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操作方便,适于各种臀肌注射。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一侧,臀部充分暴露和放松,多用于儿童。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高坐位: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常用于门急诊病人。股骨粗隆般登肌 10-10 JKJbWffll内注射区股外侧肌(Vastus La

6、teralis)部位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 节下10cm,约7.5cm宽处。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 多次注射者。4. 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 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三角肌(Deltoid)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 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1. 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2. 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3. 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 区。4. 三角肌的

7、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三)用物注射盘内加2-5ml无菌注射器,6-7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步骤方法抽旦血椎佳而街1. 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 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酊和70%酒精环形消毒皮肤,待干。3. 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 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以手腕力量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 进针约2.53cm (约针头的2/3,消瘦者及儿童酌减)。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 以防针头折断。4. 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物。可在注射的同 时距针头约2

8、cm处进行轻微按摩,以分散病员注意力,减轻疼痛。如有回血,应 拔出重新进针。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同时快速拔针。5. 再次核对无误后,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味,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并做好记 录。(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2.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因其臀部肌肉未发育完善,较薄,注射 可导致肌肉挛缩,或损伤坐骨神经。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3. 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宜选用细长针头,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避免 硬结的发生,必要时可热敷或进行理疗。4. 需要两种及以上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5. 操作时嘱病人不可突然改变体位,若发生针

9、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保持 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管钳夹住断端取出; 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六)肌肉注射产生显著疼痛的可能原因1. 注射针头不锐利或针头有弯、有钩,致使进针不快或拔针受阻。2. 注射时病人姿势不良,使注射部位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进针受到影响。3. 注射点选择不当,没有很好避开神经或注射部位肌肉不丰满,以致推药时疼痛 显著。4. 操作不熟练,进针时不稳,针头在组织内左右摆动,进针、拔针慢,推药过快 等。均可使疼痛加剧。5. 药物刺激性强,如硫酸阿托品、青霉素钾盐、氯霉素等。6. 附按摩臀部穴位无痛注射法:秩边穴(骶骨角旁开四横指处)、新枝血(骼 前上棘与尾骨连线中点处)、环跳穴(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 与内2/3交界处),常规备药消毒后,取上述任一穴位,用拇指按揉数次,以按 摩部位出现轻微酸胀感为准。继续按揉同时与注射部位迅速进针推药,拔针后可 继续按摩片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