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年 1 月 22 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 录第一章 科学发展 走富民强区之路 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 优化布局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三节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第四节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三章 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第二节 做优做强工业建筑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四章 强化支撑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
2、系建设 第二节 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第三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 第五章 绿色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 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 第二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三节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五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六章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 民生优先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 努力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 第二节 完善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五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六节 提高公共安全
3、保障水平 第七节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八章 传承创新 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第一节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第二节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 第四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九章 深化改革 增强富民强区活力和动力 第一节 推进农村牧区改革 第二节 调整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四节 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配置方式改革 第五节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第六节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第七节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章 互利共赢 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第二节 深化与俄蒙交流合作 第三节 提高外贸和利用外资水平 第十一章 强化实施 实现富民强区愿
4、景 第一节 加强规划管理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十二五”时期(2011 年至 2015 年),是我区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内蒙古 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对于促进我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 ,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章 科学发展走 富民强区之路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和目标如期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达到 11620 亿元,“十一五
5、”年均增长 17.6%;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 1738 亿元,年均增长 29.4%;固定 资产投资达到 8972.1 亿元,年均增长 27.2%,累计完成近 3 万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变为 9.5:54.6:35.9,特色优 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 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 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 55%。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公路总里程达到 15.7 万公里, 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 10789 公里,机场增加到 12 个。建
6、设了一批能源运输通道,实施了一 批重点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 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 态工程, 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 20%的规划目标, 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节能减排如期实现国家确定目标。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698 元, 年均增长 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530 元,年均增长 10%。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水平 明显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果。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社会建设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和发展 得到加强,提前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7、目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继续完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社会保险覆盖面不 断扩大,保障标准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农村牧 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加强与国 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深化了与俄蒙 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二、面临形势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 我
8、们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 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本态势长期向好, 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将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巨大 的市场空间。 国际国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环渤海和东北地区辐射带动能力 增强,国家更加重视沿边开发,为我区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后金融危机时 期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 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国家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促进内 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的出台, 为我区新一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还应当 看到,经
9、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全区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 氛围, 实现富民强区已成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 这将继续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加快 发展的持久精神动力。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们完全有条件继续保持较长的快速发展期。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未来发展还面临不少挑 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整体水平不 高,服务业发展不足;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 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较弱;生产力布局比较分 散,大中城市发育不足,区域性中心城
10、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 展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经济转型中的 社会矛盾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失衡,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尤其是出区通道不畅问 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
11、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 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关键,作为富民强区的根本途径,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 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就是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 过程和各领域, 提高发展的全面性、 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12、发展。 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 使我区获得后发优势和更大的发展空 间,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基本要求是: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 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在增量中调整结构,不断优 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布局合 理、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促进就业创业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 分配调节力度,
13、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制度措施, 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各族人民。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 区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 把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用 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 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 推动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 三产业转移, 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节约,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等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
14、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 开放领域,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扩大市场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二、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 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8%。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 增长 12%,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扩大,低收入者收入明显 增加,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农牧业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层 次明显提
15、升,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均提高到 40%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 1.5 件,自主创新 能力明显增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 60%。新农村新牧区建 设明显加快,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东西互动、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 步形成,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 本形成,电力外送能力显著增强,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
16、强,总体上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总人口控制在 2520 万人以内。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对我区的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下降 1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 到 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2%,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14 亿立方米以 上。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1.05 亿亩。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新增 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超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