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716094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一、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局部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如今: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拟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的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拟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开展畸形。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2、,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才能,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拟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非常大方,使一局部“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局部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假如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老师。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局部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

3、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赌博、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二、“留守生”的教育对策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安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标准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安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才能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展各种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

4、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方案,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针对“留守学生”的详细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学校老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别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学校要装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安康开展的常识和经历。、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展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展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进步教育程度。另外,各级共青团、妇联、公安、文化、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同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彻底扫除各种不安康的书籍、音像对青少年精神的误导。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