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70676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大学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实践 【摘 要】探讨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和探讨实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探讨性学习,着重阐述了探讨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在高校英语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高校英语的质量。【关键词】探讨性学习;教学实践探讨性学习也称综合学习或专题学习,从广义理解上,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从狭义上看,它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讨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学问的产生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创新精神。探讨性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独立性与合作

2、性,创新精神与创新实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使学习过程变成自主探究的过程,激发和增加学习动机,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力。因此,我们应当把探讨性学习应用到高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来。一、探讨性学习的特点1.主动主动性和探究性。探讨性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内在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内在的思想的沟通、对话、质疑,以达成新见解,建构学问的意义过程。它是依据自己的阅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通过新旧学问阅历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新的内容信息和原有的学问阅历之间建立起一种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2.实践性与合作性。 探讨性学习就要求学

3、生自己动手,可以广泛利用手头全部的一切资料,图书馆和网络,试验室等等。并通过与其他人的沟通、合作,来培育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实力,从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二、探讨性学习在高校英语中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高校英语的学习是认知性语言学习,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讨对象的描述和相识,理解和记忆,探究其相识规律,从而加以汲取和驾驭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与涉及的内容又是非常宽泛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内容。2023年1月30日教化部印发了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提出要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特性化教学的实际须要,详细从听、说

4、、读、写、译以及交际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较高和更高的三个层次的要求。要求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殊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特性化学习和自主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应用型、学问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的学校教学系统中,探讨性学习有两个实施渠道,一个是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上,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一个是特地设置探讨性学习的课程,作为独立的实施渠道。就高校英语这门课程来讲,实行第一种方式是更符合实际,操作起来也会更加便利,但是在有条件的状况

5、下,也可以将两种结合起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须要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须要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不只是实行机械记忆的方式去驾驭学问,而是模拟科学探讨的方法和过程,实行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英语学问和应用英语学问的实力。三、探讨性学习在高校英语课程中的实施我们以往在高校英语中都是满堂灌,不能满意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探讨性教学法,把探讨性教学的方法引入到高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去,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老师的填鸭式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重点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学问。这种实力具备了,他们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

6、获得学问。1.词汇学习。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犹如高楼大厦的砖瓦一样,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的这座大厦。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小组,布置任务让他们自己学习词汇,以及用法。分析这些单词的构成,即它的词根和词缀,并复习含有同样词根或词缀的单词,加以归类整理,也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有同样构成法的单词。还可以找出这些单词的派生词、合成词、转换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等,对扩大词汇量是很有帮助的。同时,留意对单词词性的探讨也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单词可能会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是形容词,而事实上却是动词,对这些词的词性是须要特殊留意的。在词的用法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联想一些具有同样用法的单词,比如,

7、frighten这个词可以有这样的用法be frightened into doing something我们可以来想一下有同样用法的单词,比如 be forced into doing something 等。对这些新单词进行了充分的打算预习之后,可以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单词,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一些情景举出详细的例子,可以调动学生主动的探究精神,效果就会好许多。2.文化背景学问。我们以高校英语全新版第三册的第五单元writing three thank you letters为例,课文中提到关于感恩节的学问,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关于感恩节的资料,比如感恩节的来源、习俗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利

8、用网络,图书馆等,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培育他们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实力,然后邀请他们主动上台讲解并描述,同时可以进行沟通并绽开热情的探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实力的训练的同时,又使得他们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爱好。又例如,高校英语全新版其次册的第八单元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将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爱护作为题目,可以让他们将成果做成论文这种书面形式带到课堂上来进行汇报,也可以制成光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探讨实力。3.文章篇章的学习。 在探讨性学习方式的指导下,我们要把“满堂灌”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

9、他们的思维和独立思索的实力。还以writing three thank you letters为例,老师可以事先提出一些问题,关于感恩节的一些学问,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这篇文章的详细结构。然后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去查找资料,预习和独自思索,在课堂上老师只须要去引导学生即可。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三封信,围绕收信人、来信以及回信的内容,引导学生制成表格,这样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来看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主要就是写这三封感谢信的缘由。文章的结尾明显是关于作者自己的一些感想。那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上就一目了然了。这篇课文的一些深层理解,比如文章的风格等,可以参照课后

10、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分组探讨,集思广益,老师也应当给出适当的提示,防止学生偏题太远。既培育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实力,也有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然后再找学生代表来进行总结性发言,老师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点评。4.文章句型语法的学习。语法就似乎是英语的支架,对语法的学习,我们从起先学习英语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语法的学习在初、中学时基本上已经覆盖全面了,在句型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课后的练习,并且通过设置肯定的场景使学生更好地应用。在这部分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把其作为中学语法句型的查漏补缺,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内容制成表格,做出总结。5.写作技能的训练。写作实力的训练,方法也非常多样,比如,让学生

11、来换人称改写课文,扩写一段情节等,尽可能的应用书上的词汇、短语,使其变为自己学问体系中的一部分,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实力又深化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比如:高校英语第一册上的第五单元的课文a Valentine Story,可以让学生以Miss Maynell 的口吻来写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其简写,或者描写一下主子公见到他亲慕的对象竟然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时,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把写作的训练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在进行文章内容学习时,对某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束以后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写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刚刚经过探讨,学生的思维就会比较开阔,也就不会发愁没有内容可写了,学生相对来说就

12、会更重视写作的一些技巧,句式的改变,语言的表达,词汇的运用,这对他们的写作实力会是一个很好的熬炼和提高。综上所述,开展探讨性学习可以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并提高他们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须要提高老师的组织和引导的实力,同时也要把探讨性学习和“接受型”学习结合起来,提倡探讨性学习并非就是解除“接受型”的学习,老师应当敏捷处理,更好地组织课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参考文献 :1王承君,吴念.探讨性学习理念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2023:85.2杨颖秀,探讨性学习能否成为学生新的课业负担J.外国教化探讨,2023(5):41.3殷世东 伍德勤,探讨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化探究,2023(8):24-25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