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702964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6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1、凡有可疑症状的幼儿和教职工一律不得进入校园。2、在校期间幼儿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特别是发热(_度以上)等,教师应立即为其戴上口罩,迅速带离教室,送监时医疗防治站观察,进行初步诊断。对不能排除诊断者或可疑者由专人专车送医院诊治。对该幼儿离开的教室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及时通知巡查的流行病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助诊断和现场处置。3、幼儿一旦被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为传染病,其所在教室所有师生应隔离医学观察_天,所在教室进行严格的消毒,暂时封闭。根据污染范围,报请镇政府,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4、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5、对发热幼儿的处理不可过分、过急,防止出现不稳定因

2、素,也不可麻痹大意,草率处理。6、医疗人员要认真做好发热幼儿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并签名。7、学校要做好发热学生和家长及接触者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医疗人员在发热幼儿未确诊前不得对外宣传。以免加重幼儿思想负担。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二)为了切实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安全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特制定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

3、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组长:_1、宣传贯彻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规、规章和政策;2、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履行防治传染病职责。定期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实行目标考核;副组长:_1、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例会制度。2、对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3、把传染病结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到位,定期对专项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卫生员:1、制定全校传染病防治规划,制定包括经费预算的年度防治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负责组织制定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2、负责病情报告和统计报表,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

4、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机构、培训防治人员;3、组织、协调多部门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组织“3.24世界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班主任、健康教师:1、负责在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将有关知识列入授课的内容;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教师及学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三、预防措施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校内各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判亲自抓,全面负责。对校内环境卫生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平时加强督责。进一步完善校内卫生防病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卫生讲座、晨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5、,使学生及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食物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3、进一步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为了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校认真搞好校内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死角;做好“三防”、灭“四害”工作;切实防止病从口入,医务人员、班主任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做好学校教室寝室及学生用品用具的消毒工作。四、应急措施1、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2、疫情报告。学校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班主任老师都应及时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

6、防控制中心报告,任何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3、对因病缺勤、缺课学生进行监控。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4、对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病愈后方可返校。5、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等待卫生部门来检测和处理。6、对被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玩具、用具、餐具等),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清洗消毒处理。7、保持教室和宿舍等场所的卫生整洁并做好通风五、监测报告制度1、晨午检制度。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和午检。班主任对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

7、状况。2、因病缺课学生的登记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3、当班主任、课任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疫情报告人。_中学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_街办_中学_.3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三)一、目的异常信息是指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异常信息,建立健全我院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特制定本制度。二、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制定本制度。三、组织机构职责及处置(一)医技科室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信息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

9、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二)分管院长分管院长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组织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对于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息,分管院长应立即组织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

10、、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隔离防护、消毒等等防控措施;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三)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

11、院长并同时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小时内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直报,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预防保健科接到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息,应派人参与院内会诊并做好相应记录。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院内会诊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

12、在疾病诊断后的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同时,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同时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做好实时分析和通报,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信息的网络报告和订正工作。医院传染病异常信息应急处置制度(四)一、目的异常信息是指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群体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本地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13、及时准确掌握异常信息,建立健全我院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本制度。二、编制依据根据_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制定本制度。三、_机构职责及处置(一)医技科室临床诊疗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发现异常信息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_科内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完成异常情况登记。必要时辅助检查科室可请送检科室参加会诊。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明确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

14、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科主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同时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将此异常信息向防保科报告。科内会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作为不明原因疾病向分管院长和防保科(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的科室)报告。(二)分管院长分管院长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将信息向各相关业务科室通报,并按规定_开展防控、救治等措施,同时立即通知防保科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对于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息,分管院长应立即_全院专家进行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和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时,排除异常情况。院内会诊明确

15、诊断为某种常见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中毒这几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分管院长立即_相关科室和业务人员进行防控;同时要求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若疾病为常见的乙(无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则在疾病诊断后的_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即可。院内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时,分管院长立即启动院内不明原因疾病处置预案,做好病人的救治及隔离防护、消毒等等防控措施;同时此异常情况作为不明原因疾病由防保科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分管院长_相关科室及业务人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上级专家组做好后续的调查防控工作。(三)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接到确诊的异常信息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同时电话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中心将事件核实并确认后的_小时内安排专人进行网络直报,实时对疫情动态变化及防控进展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分析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通报各相关科室。预防保健科接到医技科室报告的不能明确诊断或排除的异常信息,应派人参与院内会诊并做好相应记录。院内会诊结果明确排除传染病、群体性中毒、不明原因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