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63310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学生版)一、 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怀古诗: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代表作家: 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

2、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结构】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

3、:吴钩、后庭花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

4、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5、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如杜甫的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7、【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1)抒情方式: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

6、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A、桂枝香王安石 金陵怀古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

7、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B、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

8、发的苍凉感慨。(2)描写手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

9、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

10、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

11、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12、年知为谁生?”(3)修辞手法: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弄清史实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举例: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