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803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5.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成功:“仿写”还是“续写”?小猪变形记两次教学的比较与反思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

2、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茅盾先生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何其芳也曾说过:“初学写作是要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模仿中摸索、领悟,逐渐成熟,少走弯路,迈向成功。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一般来说

3、,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不久前小猪变形记一课的两次教学尝试,使我重新认识了仿写这一写作形式。教材内容及特点:小猪变形记是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本绘书向我们讲述一只小猪突然百无聊赖,就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他精力充沛,满脑子奇异的想象,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鹦鹉等动物。但遗憾的是,这些创举都以闹剧告终。正当小猪被一连串失败打击得几近崩溃时,它受另一头猪启发,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它以欢快明亮的色调展现了小猪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文中小猪经历了五次变形的过程,而每次变形的过程又都是相似的,这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仿写材料。第一

4、次教学:“仿写”还是“续写”,一语警醒全场老师这次年级组分给我上一堂学校作文教研课的任务。接到任务后,我结合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写话的特点,决定上一堂低年级的绘本阅读仿写课。于是我在网上寻找了诸多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料,到书店仔细翻阅了相关的绘本,最后终于确定上小猪变形记。鉴于本文“故事情节相似”这一特点,因此把教学重点放在仿写片断上。“仿”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以下是与杭州胜利小学的老师来我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时,我指导学生仿写小猪变形记的部分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能根据故事内容仿编故事,具体地把小猪变大象的过程有条理地写清楚。(一)师讲小猪前两次变形的故事(略)(二)指导写作

5、师:同学们,故事讲到这,我们来回忆一下,小猪一共变了几次呀?生:两次。(随机点击课件)师: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想变成谁?怎么变?遇到谁,说些什么?结果怎样?师:他是怎么变成长颈鹿的?生:它找来高跷,踩着高跷扮长颈鹿。师:为什么他会踩高跷扮长颈鹿?生:因为长颈鹿高。师:是呀,长颈鹿最大的特点是生齐说:高。师:变斑马又是怎么变?生:用油漆在身上刷斑马纹。师:对,斑马最大的特征是斑马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斑马。师:猜猜小猪又想到的好主意是什么?生齐:变大象。师:大象最大的特征又是什么呢?他会怎么变呢?(同桌互说指名说)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习作,边读边修改。小猪变完大象又会遇见谁呢?小猪又

6、会怎样向他炫耀呢?小组讨论一下。指名反馈交流。让我们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本节课中,教师以“说”为主线,采用了多种说的形式,教师讲述故事学生猜故事同桌互说指名说等。在说中激发想象说话,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猪接下来会变成大象,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精神饱满,特别是对小猪变大象的过程更是说得有声有色。杭州胜利小学的师傅孙敏老师也充分肯定了我这堂课的成功,但是接下来的一个问题让全场的教师一下子沉静了:“这节课教师是指导学生“仿写”还是“续写”?的确,和所有听课的教师一样,我在顿时恍然大悟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一路跟着试教下来,我们全年级的教师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人关注到这一点。既然是仿

7、写,就应该让学生有句可模,有段可仿。可是,当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时,却已经悄悄发生了偏向而浑然不知。正如孙老师所说的:“学生的这次习作虽然内容丰富,但相对于整个故事来说,是脱离了文本的故事情节的,也扭曲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二次教学:改变,“纠正”了价值取向4月23日,在学校组织的年级作文教研活动中,我又上了小猪变形记的习作课。设计教学时,我仍以“说”为主线,在说中让学生感悟小猪的变化过程。但有了孙老师的“仿写?”这一前车之鉴,我在设计时以感悟、凸显小猪变化过程的语句为重点,重点指导学生感知小猪是如何变化的,加深学生的模式印象,让学生有文可仿。以下是改变后的教学过程(相同部分的教学内容):【案例

8、】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能根据故事内容仿编故事,具体地把小猪变大象的过程有条理地写清楚。(一)师讲小猪前两次变形的故事(略)(二)指导写作1、同学们,这只无聊的小猪这么不喜欢自己,它都变成了哪些小动物呀?(点击课件分别出示:变成谁?怎么变?)(1)指名说,出示内容,学生齐读。(2)为什么他会踩高跷扮长颈鹿?(长颈鹿高)板书:“特征” (3) 变斑马又是怎么变?指名读,男女生读。对,斑马最大的特征是斑马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斑马。这只小猪还真聪明,都抓住了这些动物的最大特征来变形的。2、小猪在路上遇到谁,说些什么?结果怎样?指名说。这就是小猪两次变形的过程。3、指导变成大象片段:我们再回到课文,(引

9、言:还没等身上的水全干,)猜猜小猪又想到的好主意是什么?(变大象)大象最大的特征又是什么呢?他会怎么变呢?指名说【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本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感悟推理情节人时常会顺着一件事,不断地往下想,这个“不断地往下想”的过程,就是推理。很多学生不会写作,都将内在的这个过程,给忽视了;人内在推理过程的话语,有的时候,远远多于外在所见和所闻。上述片断中老师已经交代小猪的前两次变形,“还没等身上的水全干,他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让学生猜,学生一下子就猜出:小

10、猪想到的好主意是变大象。让学生从已知的故事情节中感悟故事的发展。既培养了学生的琢磨感悟能力,也是启发学生放开阅读文本的视角,为学生的推理体验架设了平台。这样,你的笔下就会有无穷的思考和推理。(二)想象深化认识“大象最大的特征又是什么?他会怎么变呢?”长鼻子、大耳朵,有些学生还说出了大象的腿像柱子一样粗,身体像一堵墙,还有长长的象牙。如何让学生感受大象最大的特征呢?联系前面的故事,小猪是怎样变形的(借助高跷让自己变高,用油漆使自己拥有斑马纹),从而了解小猪前两次都没有对自己的腿和身体进行变化。于是,我设计了“你们觉得,怎样借助材料,让小猪很快打扮得像大象?”这个问题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学生马上想到

11、用水管做大象的鼻子,用大树叶当大象的耳朵(三)学生习作,反馈交流你们看大象来了,和你们想的一样吗?(用上先然后最后自由说说,也可同桌说。)赶紧拿起笔把小猪变大象的过程写下来。学生习作,师巡视指导。写好的同学,自己对照图,读读改改。本环节,我是在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后,出示了故事中小猪变大象的形象,让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哦,原来是这样的!)学生看到了图片之后,就有了写作的方向,降低了仿写的难度。【反思与困惑】注重“放”与“收”的平衡。过去的习作教学,学生的文章为什么如在一个模子里印出来?那是因为教师指导时“收”得太多“放”得太少。因此,在习作教学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放与收的适度平衡。教师要

12、尽可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习作视野,打开学生习作思路,而不要在技术上,语言上做过多的指导,尽量做到先放后收。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却顾此失彼,畏缩不前。第二次教学改变了第一次“无文可仿”的问题,但是,从两个案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另一个相同的不足教师一步一个环节,把学生牵在自己的预设里,显然是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相违背了。这个问题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但是本文中小猪变形具有先后的顺序性,

13、如果打乱了顺序学习,那么脱离了前后的故事情节,学生就不能更好地进入故事中,体会小猪当时的心情。因为这是学校的公开课,我不敢太放开,我怕到时不能很好地调控好课堂,怕因为学生的“自主”而不能进入我预设的“精彩环节”因此,本节课虽然是我几次试教中最成功的一次,但是我深深地遗憾着:我完成了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但学生却在有意识的状态下欠失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下面是上完课后,大家交流的几点建议:1、应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可以把故事讲到小猪最后变形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这样故事会更精彩!2、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范本进行指导,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3、小猪变大象的图片可不出现,以形成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针对这些

14、问题,我又一次设想了本课指导习作部分的教学:【设想案例】师讲故事(把小猪的5次变形都讲完)指导写作:1、同学们,这只无聊的小猪这么不喜欢自己,它都变成了哪些小动物呀?(点击课件分别出示:变成谁?怎么变?)(1)指名说,出示内容,学生齐读。(2)为什么他会踩高跷扮长颈鹿?(长颈鹿高)板书:“特征” (3) 变斑马又是怎么变?指名读,男女生读。对,斑马最大的特征是斑马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斑马。(小猪又是怎样变大象、袋鼠和鹦鹉的,同桌互相说说。)这只小猪还真聪明,都抓住了这些动物的最大特征来变形的。2、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猪还会变成谁,会怎么变呢?(小组讨论,指名说,及时肯定。)3、学生仿照已知

15、故事情节续写故事。【反思】这样,学生的思维扩展了,写出的文章将更具多样性,更具个性。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读写,读出生命的真实,写出生命的本真。马克思也多次提到,人要“自由而充分地发展”,学生语文学习就是学生生命的体验,语文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语文学习过程中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让整个语文学习系统成为开放,和谐,动态的生态系统,追求语文学习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奇思妙想,让想象张开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缺乏想像力的作文犹如一潭死水。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原生状态,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想像。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天空广袤无边,漫游时空隧道,探索未知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常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甚至物品人格化,自编自演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习以应有的清新、质朴、本色、自然的面目,润泽绿色童年。【感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习作氛围。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有丰收;大海宽容了河流,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