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56390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内容摘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思路与财税政策工具特点,本文提出了我国推进形成主体功 能区财税政策的主要目标:一是确保四类主体功能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引导 资源要素合理向目标功能区流动,三是完善市场化财税工具,引导、调节市场主体和居民行 为,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分析了要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具备的有关条件,以及财税政 策如何在创造这些条件中发挥作用。并针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 策建议。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政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一揽子综合政策的支持。而我国 现行

2、政策体系与构建主体功能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结合主体功能 区划要求和财税政策职能特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1)确保四类功能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强调的是一 国全体公民,无论所处地域、性别、民族、地位、财富等的差异,都享受一定基准以上的基 本公共服务。虽然不一定由政府直接提供,一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政府的行动。所以,强调实现四类主体功能区之 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一定着眼从四类功能区出发。因为只要所有的行政区实现了基 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四类主体功

3、能区之间自然也实现了均等化。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路, 设定四类功能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是完全合理的,但考虑到我国的行政和财 政体制现实,要实现这一目标,以优先推进行政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可能 更具有现实操作性。(2)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向目标功能区流动;(3)完善市场化财税工具, 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和居民行为,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而四类功能区内 的居民是否享有基本公平的公共服务,既是差别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更是真正 引导人口资源流动并最终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四类功能区推进形成的 进程将直接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影响。所以,

4、三大目标中又以第一个目标最为重要。一、财税政策工具框架与潜在政策着力点为了实现以上三大目标,我们首先分析其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了创造这些条件, 在整个财税政策工具框架中有哪些工具能排上用场;并结合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分 析哪些政策是潜在的着力点。口(一)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口目标一:四类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口此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各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第二, 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和单位供给成本;第三,各地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心和努力 程度。其中,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又主要取决于各地实际财力和管理能力;公共服务的 基础条件主要受各地

5、历史投入和单位供给成本差异影响,而单位供给成本差异又主要受地理 区位、自然环境、人口密度等综合因素影响;责任心和努力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制度设计、绩 效监督与激励安排。对于基础条件和单位供给成本相对一致的两个地区而言,如果假设其管 理能力相当、制度设计与激励安排也基本一致,则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将主要取决于地 区财力的均等化程度。这也是当前很多讨论集中到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转移 支付制度上的主要原因。口为创造以上条件,当前财税政策的努力方向:一是推进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基本财力均等化; 二是在财力均等化制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地基础条件和成本差异,而且要有有效的激励 安排,以保障公共服

6、务支出优先地位,并取得切实实效。从政策着力点看,要推进地区财力 均等化无外乎两条办法:第一,加强各地区自有财源建设,提高自身汲取财力的能力。这种 方法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由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地区间财 力差异会一直存在。另外,我国长期的实践表明,如果过度依赖于自身财源建设,必然会出 现因追求财政收入而出现与主体功能定位相冲突的开发行为。第二,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 度,实现财力在国土空间和功能区之间的重新分配,保证所有地区的财力都能支持基本公共 服务的提供。当然,“财力均等化”并不能真正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只是后者的重要条 件。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过程中的基础上,

7、还必须加强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与监督考核, 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考核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改善政府人力资本质量, 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口目标二:引导资源要素向目标功能区流动口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完成,而财税政策通常只是发挥一定的引导 性作用。根据主体功能区划总体战略思路,在资源要素流动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向重点开发区流动;(2)引导人口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 区迁出,推进生态移民;(3)引导优化开发区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产业在国内 合理转移等。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要实现以上政策目标,财税政策的关键在于对资源

8、 要素的流动以引导性优惠和支持,适当补偿因流动带来的短期损失,使资源的合理流动在经 济上有吸引力。目标三:完善市场化财税工具,提高政策实施效率,引导市场主体和居民节约资源和重视环 境保护口总结国际经验,一国综合性环境资源政策框架,可以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见表1)。第一, 管制和命令类。主要通过强制规定和行政命令来实现政策目标,包括有关法律、HJ4.9mm 法规、环境标准、总量控制以及行政罚款等。第二,价格类。其主要是通过影响市场主体成 本、收益,改变资源价格等方式来实现政策目的,主要包括补贴、收费、资源环境税、政府 采购等。第三,产权类。通过设置或承认私有产权,通过市场交易体系来实现政策目的,

9、典 型的例如排放许可证、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等。第四,信息和宣传类。主要是通过信息发布, 公益宣传,绿色行动等来提高公众认知,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常见的包括绿色认证、绿色 标记、绿色自愿协议等等。四类政策工具各具特色,发挥作用的特点也不相同,从政策推进 的机制看,许多时候第二类和第三类中的大部分政策会借助市场体系来完成,所以又被称为 “市场化环境资源工具”。表1环境资源政策H具分类表管制与常令类信息与宜传类摭律 技术标匪 恿毗控制 行政命令预算支出 政附采购 补贴 收费税其魁忧恐确显产权 排放许可证 可疋期许可证 可燮易认证怵条公共宣传 稣色认证 信息摭歸 自鹽协现 口发行动从我国当前的政策体系看

10、,第二、三和四类政策都比较薄弱。而财税政策在资源环境方面的 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第二类工具实现的。所以,当前的政策重点在于健全这类政策工具,通 过税收安排,一方面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行为支付必要的成本,使外部成本部分内部化, 通过成本的增加来影响市场主体和居民的行为;另一方面支持采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 的企业提升竞争力,不至于使企业因为致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而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探索 建立起生态环境的成本和收益跨地区配置机制。(二)主体功能区与财税政策工具框架口财税政策工具细分十分庞杂,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大类:收入类政策和支出类政策。根据日 常实用情况,其中收入类政策大体有可以分为税、费、债(

11、含政府信用)和转移性收入四项, 支出类大致包括政府投资、公共服务、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四项。具体到每项政策,又存在 多种政策工具或工具的组合。例如,财政补贴又包括现金直补、实物直补和贴息等。如果以 四类主体功能区为纵轴,财税政策工具为横轴,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 财税政策工具框架(见表2)。口表2推进形成主休功能区的财猊政策框架收人匏政策支出类改策税T费F债B转移性收入 TR政府投 资p务PS财跳补政府廉 踽GM主瘁功能库it化开发T巫点开发IJ零蓼申導甘-:R4$泌屡矗:限制开发町 - 1禁止开坝IVnn11.d m注;有阴觀方框为政策靈点柞用区域*注:有阴影方框为政策重点作用

12、区域。口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自身财力特征看:第一,优化开发区基本上是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身财源比较丰富,自我财政汲取能力较强的地区,也是我国向其 他类地区提供财力转移的主要财源。财税政策的重点在于引导其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大 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建立起严格和相对完备的资源环境标准和政策体系(政策 目标三)。第二,重点开发主要从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划分,这类功能区内部发 展很不平衡,其中亚类型也会比较多样。自身财政能力可能同时存在财源充足型、财源相对 平衡型和财源不足型,因此,重点开发区也将是财税政策实施比较复杂的区域,短期内三大 政策目标在该区域

13、内都十分重要。既要引导资源要素向该区区域流动,加快开发与发展,同 时又要避免走优化开发区过去发展的老路,资源环境的约束将加大,开发的成本将有所提高。 第三,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多是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的区域,除少数处于经济发达行政区 内,绝大多数经济发展落后,自我财源稀缺地区。而且在短期内,随着其主体功能定位的推 进,在新兴特色产业尚未建立起来之前,其自有财力会进一步降低。财税政策当前的重点在 于,必须保证这些区域具有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财力,同时加强生态投入和建设,完善 生态移民配套政策措施(目标一和目标三)。口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财税政策面临的挑战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思想,假设:(1)全

14、国土覆盖(不包括海域);Q)不受行政区划限 制;(3)以县为最小基本划分“单元”;(4)行政区划原则不调整,所有功能区政策由所辖 行政区负责(政策实施主体)。口财税政策的实施主体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承担,这决定了其对行政体制的依赖性(特别是转 移支付制度),而主体功能区存在打破行政区划的可能,这必然会出现功能区与一级行政区 边界不一致问题(通过以下“两行政区一两功能区”情形来说明)。口假设两个相邻行政区(A和B,可以是两个省、两个市或者两个县,此处假设为两省),其 中A为富省,B为穷省(见图1),并且两省相邻的某地区被划入同一(类)功能区中。四 类功能区中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地

15、区分别用I、II、III和W表示,而 同一省内同类功能区分别用1、2、n来区别,虚线方框表示更小的基本行政区划单元 (假设为县),则会出现三类基本情况如下:口两行政区一两功能区情形第一类:单一主体功能区 基本行政区。比如三江源禁止开发区范围较大,其间玛多、玛 沁等多个县级行政区域完全处于该功能区内,如图中BWDlo这种情况下,同一功能区内 包括多个基本行政区,该功能区的有关政策将分由多个不同的行政区负责执行。口 第二类:单一主体功能区=基本行政区。比如某县整体被划为重点开发区或优化开发区。 这种情况下,基本行政区与单一功能区边界重合,行政区将只是执行单一的主体功能区政策。第三类:单一主体功能区 基本行政区。比如某自然文化遗产属于禁止开发区,整体处于 该基本行政区(县)以内,同时该县还含有其他类型功能区,如图中AW情形。这种情况下, 同一基本行政区内包括两种或两种类型以上的功能区,行政区要对不同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政 策。如果仅仅从政策执行主体的角度,第一类情况可以并入第二类情况,因为当单一功能区大于 基本行政区时,对于该基本行政区而言,则其整体国土都属于单一主体功能区类别。但即便 在这种情形下,由于政策执行中存在三种明显不同的空间划分,即行政区划分、主体功能区 划分和板块区域划分,仍可能产生两类明显的政策冲突(或操作困难)问题:口(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