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517244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父的园子--教案(集体备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教学难点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教学策略1.识记字词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析,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晃”。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

2、蚂、蚱”,“拔、拴”,“瞎、铲、割”这3组字 ,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2.阅读理解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3.语言运用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

3、蚂蚱”等11个词语。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3.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作者萧红,引出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做好铺垫。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

4、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字词学习。课件出示第一组:蚂蚱 蜻蜓 蚂蚱 蚌壳第二组:樱桃 谷穗 倭瓜第三组:拔草 铲地 割草第四组: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1)指导写 “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

5、子里发生的趣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四组词语的朗读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园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指导书写,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板块三 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3自然段)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课件出示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形

6、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齐读)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园子中的五彩缤纷、样样都有。指导学生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1自然段,注重学法指导。板块四 走进园子,感知趣事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菜

7、、铲地、嬉戏、浇水)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针对课后第一题来完成的,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初识祖父的园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园中的快乐和自由。第2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细读课文,趣中品乐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8、“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汇报交流)(1)预设一。课件出示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板书:快乐)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教师小结: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2)预设二

9、。(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3)预设三。课件出示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指导朗读。教师小结: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4)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

10、,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自由)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轻松自由的语气)3.教师小结: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课件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设计意图】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理解文章“趣”之所在,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板块二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1.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

11、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2.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全班学生交流)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板书:爱)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课件出示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课件出示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

12、行语言表达训练。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课件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浇菜(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

13、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课件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设计意图】抓住祖父的“笑”,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感悟园子里一切都自由的原因。利用祖父的“笑”,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读诗、写诗,在诗的意境中感受祖父的爱。板块三 品读重点,感悟表达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4、(2)师生接读。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生接读: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生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课件出示黄瓜愿意

15、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互相交流)(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设计意图】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感悟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抓住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走入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板块四 阅读链接,再悟情感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读了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