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475879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里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凯里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凯里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凯里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凯里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凯里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里城市总体规划(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凯里城市总体规划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凯里城市总体规划( -2030)凯里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为加快实施“城镇带州战略”,推进“大凯里”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由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负责规划的凯里市第三轮城市规划( 2025年)修编近期完成,这为凯里今后的建设描绘了蓝图。一、规划范围1、 市域规划区:凯里行政区域面积;2、 城市规划区:东至三棵树、开怀,西至麻江下司;3、 中心城区:现凯里市建成区;二、区域定位:1、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南州经济、文化、服务中心。2、 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苗、侗文化旅游中心

2、。完成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阶段性目标;打造旅游休闲城市,实现区域城市错位发展。3、 城市特色的地域化与个性化:充分融入苗侗民族文化、体现地域性和唯一性。三、城市建设目标:将凯里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旅游接待能力和苗侗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现代化城市。四、产业发展定位:贵州东南部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具有国际影响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城市。五、区域城镇空间的基本框架:“一心”:凯里市中心城区是一级中心,含现城区、开发区片区、开怀片区、下司片区。“三轴”:1、沿国道65为主轴线,依托其联系下司、开发区、主城区、三棵树

3、组成,是凯里重要的聚合轴,能够和麻江、台江联动发展。2、西翼次轴线,依托省道306、308及今后联系凯里厦蓉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形成,联系炉山、万潮等城镇,远景可实现和丹寨、黄平的联动。3、东翼次轴线,依托省308和凯里至旁海公路展开。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生产力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人口与城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空间管制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 主要城镇给水排水规划7第八节 电力电信规划错误!未

4、定义书签。第九节 能源结构规划8第十节 环境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节 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节 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节 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第一节 城市性质及规模1第二节 规划策略与发展目标2第三节 城市发展方向2第四节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3第五节 总体布局5第六节 综合交通规划11第七节 空间管制规划21第八节 绿地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节 给水排水规划25第十节 电力电信规划27第十一节 环保环卫规划27第十二节 燃气工程规划28第十三节 重要基础设施布局29第十四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

5、用29第十五节 住房建设规划30第十六节 旧城改造规划31第十七节 城市形象设计及景观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八节 综合防灾规划34第四章 开发时序分析36第五章 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37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编制目的为适应凯里-麻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凯里-麻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特编制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 -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体现“科学发展观”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

6、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科学系统的观点,敢于解放思想、放开思路,对城市的定位、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拓展、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城市形象特色等方向作深入的研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扩容进程,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注重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凯里-麻江城市。第3条 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凯里-麻江城市丰厚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为基础,立足于城市建设和扩容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第4条 规划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中华人民共

7、和国土地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六)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2020年)(七)黔东南州域城镇体系规划( 2020年)(待批稿)(八)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九)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凯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范、政策(十二)凯里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十三)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城市总体规划( -2020)第5条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 -2030年,共21年;其中: - 为近期,6年; -2030年为远期, 。第6条 规划层次本规划按二个层次进行:(一)

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工作是明确规划设计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凯里-麻江城市各级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配置,确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原则,明确空间管制范围,提出空间管制原则。(二)城区总体布局:主要工作是确定凯里-麻江城市的性质、职能、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发展目标,研究城市合理的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型态及功能划分,明确城市特色,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合理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第7条 规划范围为合理引导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范围为三个层次。(一)市域规划区:包括凯里市和麻江县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分别是122

9、2.2km2和1305.9km2,总共为2528.1km2。(二)城市规划区: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控制地区,其中凯里市范围包括城西、大十字、西门、洗马河、湾溪办事处和鸭塘、舟溪、三棵树镇、凯里经济开发区以及炉山镇,面积约为712.3 km2;麻江县范围包括麻江县城杏山镇和下司、宣威镇以及龙山、碧波乡,面积约为797.9km2,至此,凯里-麻江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1510.2km2。(三)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包括,即凯里市城区范围和麻江县城区范围,面积分别为377.0km2和415.4km2,总面积为792.4km2。凯里市城区范围为以现状凯里老城区为主开发发展的区域,包括凯里老城区、开怀片区、开

10、发区、巴拉河片区以及炉山片区;麻江范围包括麻江县城及碧波片区、龙山-宣威片区和下司片区。1、凯里范围:范围包括城西、大十字、西门、洗马河、湾溪街道办事处及开怀、蒿支坪、九寨、(岩脚)、清新、马鞍、翁堤村、凯里经济开发区(西区)及炉山镇局部地域,总面积377.0km2(其中涉及到凯里经济开发区面积为65.4 km2,炉山镇面积约为74.4km2)。2、麻江范围:范围包括麻江县城杏山镇及下司镇、宣威镇、碧波乡和龙山乡局部地域,总面积415.4km2(其中涉及到麻江县城杏山镇66.5 km2,下司镇面积约为82.7km2,宣威镇面积约为117.3km2,碧波乡面积约为60.7km2,龙山乡面积约为8

11、8.2km2)。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第一节 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第8条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同期国内中等水平,形成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协调的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市民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2、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持续增加,人均GDP达到国内旅游城市前列,城乡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规划近期 生产总值达170亿元,人均GDP超过 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规划远期2030年生产总值达

12、到1140亿元, 人均GDP超过40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3、社会人文目标形成拥有良好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融;挖掘和传播优秀的苗侗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主要社会人文指标逐步达到国内城市平均水平。建立均衡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4、城市建设目标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建设具国际水平的旅游接待设施,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保持优秀的城市生态环境。20

13、3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7m2,人均道路面积达15 m2,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2m2。经过20年时间的努力,将凯里麻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旅游接待能力和苗侗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60万。5、环境发展和资源利用目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森林植被、自然地貌、水源地、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合理保护,形成功能合理、科学布局的生态绿地网络。工矿企业得到全面整治,污水、废弃物、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居民生活环境安全,全市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水、矿产和能源等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集约使用。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废弃物的减量化、资

14、源化、无害化和节水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节能减排得到有效控制,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得到全社会的倡导和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环境达到和谐共融。第9条 城乡发展指标体系(强制性内容)(1)规划采用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共4 大类、15 中类、36项指标进行引导和控制,其中各项规划指标详见附表1“凯里麻江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2)指标体系中引导性指标9项,是各阶段评估和检查总体规划实施完成情况的重要参数。(3)指标体系中控制性指标27项,是保障城乡资源得到科学集约利用、环境得到合理持续保护、确保社会公平、保护城乡弱势群体公共利益的刚性指标,应严格执行。第10条 区域协调策略积极参与自由

15、贸易区和泛三角经济区的竞争与合作,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地延伸,吸引区域流动要素进入优势、特色产业,进入交通、能源、市政、环保旅游开发等领域。 凯里麻江城市发展成为一个16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成为贵州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州域“四圈一区”区域战略分工,谋求凯里城市经济圈与州域其余经济单元的错位发展,推进州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凯里麻江城市整合发展,争取行政区划调整,统筹城市分区功能和市政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与雷山、台江、黄平、丹寨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共建共享。第11条 凯里城市经济圈城镇协调到2030年,在凯里城市经济圈范围内形成如下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一级城镇:凯里麻江中心城市。包含凯里老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