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46264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说课稿数学说课稿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实力。那么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数学说课稿 篇1说教材:米和毫分米的相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实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运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相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特性的和谐,理性的培育,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

2、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学问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存联系,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实践操作实力,简洁的推理实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育学生的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主动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学问与培育情感看法、培育实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相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学问,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意借助直观教具和多

3、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主动参加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视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相互合作,集体探讨,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实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变更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实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相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通过试验、操作、表达与沟通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例如老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

4、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觉学问,学习学问。二、 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当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究和探险的经验,学生随之失去了培育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觉学生把学问“抛”得很快,究其缘由,是学生缺乏对教学学问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相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阅历,学问阅历动身对老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说明,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5、。分页标题#e#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学问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学问,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相识毫米时,老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觉了哪些有关毫米的学问?”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老师立即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老师接着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相识。三、 让趣味练习,促学问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

6、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及沟通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觉了错误,笑声不断,老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学问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实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爱好和主动地情感。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

7、数的乘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支配的。它是通过探讨体育中体操队列与支配竞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究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支配竞赛场次来探讨组合问题,探究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序思索。教材将两个学问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2、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一般学生每一学年都会参与学校的运动会,也

8、常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常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索。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肯定的难度,须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综合运用图形与乘法的学问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学生能理解方队的含义。(2)通过解决竞赛场次的问题,学生能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连线、图解、列表等。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亲密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9、:(1)理解方队的含义(2)运用所学的有关图形与乘法学问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课我采纳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通过观赏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队列的美,体会数学与体育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理解方队的含义和解决竞赛场次的问题;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学习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说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本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同学们观赏了很多漂亮的队形,体会到了队形之美,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在观赏中知道了一个漂亮的队形,要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其次部分,是课堂的导入部

10、分。以同学们要实行体操表演为内容,进行队列的改变。第三部分,是为学生供应足够探究的时间,充分让学生合作沟通,主动思索之后,把想法展示出来。使学生们能更充分的明白如何来站队形,同时观赏到队列之美。同学们在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之后,投入到更主动的学习中去。第四部队是竞赛场次的支配问题。将原教材中的世界杯竞赛情境改为我们班要实行阳光杯蓝球竞赛的情境,使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体现了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课标中所提倡的依据实际创新教材的理念。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着重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揣测,推理,验证,沟通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悟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有序性思索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

11、的问题解决实力.第五部分是拓展活动。从握手的情景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索,既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又对其加以更高层次的提升。本课教学是以问题解决模式建构的。本人力求营造民主、同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通过奇妙预设的课前谈话和引导,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看法.而在整堂课的引领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揣测、验证、归类、总结这一科学思维过程,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学生现实的实际实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化理念。数学说课稿 篇3“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的第97页的内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一部分。教学目标1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2会利用已学过的百分数

12、的学问解决与折扣相关的各种问题,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亲密联系。3能主动主动地参与与合作与沟通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分析、比较、推断等实力。设计思路这节课我们组着力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首先,从学生课前相识的折扣中来理解折扣的含义,驾驭折扣问题的基本解法。让学生感受到“折扣”这一学习内容和生活休戚相关的。接着,从学生感爱好的“商场折扣大揭秘”入手,紧紧抓住学生的新奇心,激发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以合作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初步驾驭折扣的计算方法。利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思路,说明和解决商品中的“反常”现象,如已知折扣和现价求原价,已知折扣和实惠价求原价等,使学生对折

13、扣问题有更深刻的相识。最终,加入了现实生活常见的满百返五十的现象,将其与相应的折扣相比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折扣现象有更加全面的相识,分析问题的水平不断得以提高。逐步深化学生对折扣的理解和相识,并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本课题的实践探讨: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管理协调实力和人际交往实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转变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教学平台。3、提高老师自身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并在今后教学中加以实施和推广,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