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5766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 经济高速发展、 经济 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 1945-1955 年)日本穷兵黩武, 侵略亚洲、 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 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 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 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 119 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 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与 1934-1936 年相比, 1946 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 GNP为 62% ,人均实际

2、GNP 为 55% ,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 57% ,制造业实际工资为 30% (1947 年),工矿业生产为 31% ,(其中煤炭 53% 、钢材 10% 、纺织 品 7% ),农业生产为 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 与战前相比, 1947 年出口下降为 7% ,进口下降为 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 但从总体上看, 无疑是取得了很大 的成功。1946-1951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 9.9% ,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 22.8% ; 1951-1955 年度,经济增长率为 8.7% ,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 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195

3、5-1972 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 分别是神武景气、 岩户景气和伊奘 诺景气。神武景气( 1954 年 11 月-1958 年 6 月):景气持续了 31 个月,实际经济增长 率 1956 年度 7.5% 、1957 年度 7.8% ,1958 年降为 6.2% 。岩户景气(1959 年 4 月持续到 1962 年 10 月):景气持续 42 个月,1959 、1960 、 1961 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 9.4% 、13.1%和 11.9% ,1962 年降 为 8.6% 。伊奘诺景气(1965 年 11 月-1970 年 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 57

4、个月,1966-1970 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10.2% 、 11.1% 、 11.9% 、 12.0% 、 10.3% ,1971 年降为 4.4% 。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 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 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 日 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三、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1973-1990 年) 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 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 长。 1976 、1977 和 1978 年度各为 4.0% 、 4.4%和 5.3% ,与高速增长时期比, 还不及 1965 年经济危机时

5、5.7% 的水平。尽管如此,但 1978 年后已摆脱了萧条 的影子,景气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白 皮书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 4%-6% 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 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 “新的成长轨道 ”。与高速增长时期 10% 左右的 增长率相比, 5% 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 3% 左右的增长率相比, 却依然高出一截, 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 中速增长一直 持续到 80 年代末。这一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 3%-5% 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 国

6、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这一阶段有个平成景气,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 1987 年 6 月到 1991 年 2 月,共持续了 51 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 57 个月,是战后第二个 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 在平成景气期间, 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迅速 提高。结果,从 1983 年贸易黑字超过西德、资本输出超过英国以来,日本就一 直是世界第一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和资本输出大国。 1987 年, 贸易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分别高达 964 亿美元和 870

7、亿美元; 1986 、1987 和 1988 年,长期资本输出额连续 3 年超过了 1300 亿美元,分别为 1315 亿美元、 1365 亿美元和 1309 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资本输 出的总和。另外,从 1985 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国, 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债权大国, 而美国则开始沦为世界最大的海外债务大国。 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而且还开始被称为 “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 ”。这样,日本 经济就达到了战后的顶点。以此为背景, 在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大趋势下, 日本就向美 国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于是,继英国霸权时代、美国霸权时

8、代之后,世界将 迎来 “日本霸权的时代 ”, “21世纪是日本世纪 ”,这些说法就一时流行开来了。平成景气期间也是泡沫经济的发展期间。 泡沫经济发展, 虽然通过资产效果推动 了平成景气的发展和扩大, 但与此同时, 也使日本经济孕育了深刻的矛盾, 留下 了严重的后遗症。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资产的规模迅速膨胀了。 以国民总资产为例, 自 1975 年开始统计以来, 其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 GNP 的增长速度。尤其是 80 年代后期,其年均增长率高达 14.9% ,几乎相当于名义 GNP年均增长4.9%的3倍。结果,到1987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已高达 36.9 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

9、 35.8 万亿美元,一时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产大国。到 1989 年末,日本国民总资产又高达 6871 万亿日元, 按美元换算为 48.1 万亿 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名义 GNP 的17.2 倍。泡沫经济期间, 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日经平均股价 (日本经济新闻社统计 225 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的暴涨情况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在泡沫经济 开始之前的 1985 年,日经平均股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了。 1986 年,股价在 1-12 月间上涨了 44.1%,从而拉开了泡沫经济的序幕。 1989 年12月,日经平均股 价增加到前所未有的 38130 日元,约相当于 1985年1 月平均 1181

10、5 日元的 3.23 倍;其中 1989 年 12月29日高达 38915 日元。从全年平均股价看, 1989 年为 34059 日元,约相当于 1985 年 12566 日元的 2.75 倍。泡沫经济期间股票价棺暴涨的情况(乐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市场I日经平均股析,单位:日元】制作;北每居19851986198719E819891090年均12566164022324027039340592943T1月11915129831926522946131171374052月120T313301199S32453332D0&J65182月12473145C2214332B70331956323064月

11、124321548223252263453322529237吕月125651509212433427412339033182T&月127381713125243270763337432355T月12789177412394027S703384332171&月12565180992534027956348052590&馬125931&08125290275683464323936W月12898168&024746274513532323817门月127501738522621287303603923468览月129771870622684297213813923741资科来戰;E日3亦i链济新社

12、编农经济筑计详鉴3 1 1335年舸第3旳页.泡沫经济期间,土地价格暴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地价暴涨是从1987年开始的,一直持续到1991年。在地价涨幅最大的1988年,全国平均上 涨了 21.7%,其中三大都市圈上涨了 43.8%,东京圈的涨幅更高达65.3%。由 此可见,地价暴涨是从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从东京圈开始的。地价上涨虽然是由于大型景气中企业经营收益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结果,但由于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明显超过了企业经营收入和土地生产性提高的幅度,1987年-1990年制造业企业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只为 5.9%,因此,其暴涨的原因只能归咎于土地的投

13、机。在土地投机的过程中,银 行过大的房地产融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泡沫经演期间土地价格上涨的情况(%)制作:血I年度108419851PS615S71988LQSP19001991全国平均3.C2.12.67721.78.316.61三犬都市圈平均2S2 53.515.0+3.612 222.17.12.14.123 865.31 87.2大阪圈3.63.23.14.619.632.153.9名古屋圈春1.71J2.46.316 419.91地方平均222 31.91.52.44.311.71贵料未源;K日习东洋綏济新报社騙吟銓薪貳计年鉴牌*阳町年版-四、长期经济停滞阶段(1991-) 19

14、89 年 12 月 29 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 38915 日元,而 1990 年 10 月 1 日却跌破了 2 万日元,为 19781 日元,跌幅达 49% 。由此,东 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 270 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 “黑 色星期一 ”,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地价 1991 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 1.8% 。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 是 1992 年 4 月 28 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 而倒闭,首次打破了 “银行不会破产 ”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泡沫经济崩溃后, 随着不动产公司和非银行金融

15、机构的破产增加, 银行的不良债 权也就大量增加了。 1992 年 3 月末,仅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合 计的不良债权(连续 6个月以上拖延还本付息的债权) 就已达 8 万亿日元左右, 其中,没有任何担保的贷款为 25619 亿日元。当年 9 月末,仅仅过了半年,上 述不良债权和贷款就又分别增加到 12 万亿日元和 4 万亿日元。其后,不良债权 就一直是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大过剩, 分别是设备过剩、房地产过剩和人员过剩。 1991 年,制造业开工率下降了 1.5% , 1992 年又下降了 7.7% 。结果, 1992 年 末,制造业开工率就下降到了 197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量建造的公寓特别是 豪华的别墅卖不出去, 再加上办公楼的空室率提高, 休闲游乐设施的利用率下降, 房地产就严重过剩了。在泡沫经济期间,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事业领域的扩大, 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