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455153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修辞作用的答题格式 修辞答题格式 例句 例句答案 格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 从未见过开得这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辞手法,生动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形象地写出了布,从空中垂下。 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对象特性。有时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还需加上作者的情。 情感。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辞手法,把什么人出来。 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格化了,生动形象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地写出了什么怎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么样。的生命力。 有时还需加上作 者的情感。 排比 运用排比修辞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法,强调了对象白得似雪。 辞手

2、法,生动形象地表特性+“使条理 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分明”或“节奏和式整齐、音律和谐、气谐,显得感情洋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溢,富有气势”或春花的喜爱之情。 “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 设问 运用设问,引起读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者的阅读兴趣,启金钱观? 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发读者对对象 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特性的注意和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的思考,很自然地引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出下文。 引出下文。 运用反问,加强语这能全怪我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反问 气,意思是说,强烈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地表达了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共8页 第1页 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对比 运用对比

3、手,把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XX和XX进行对效果。 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比,突出了对象 范进因没有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特性。 盘费,走去同丈人商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议,” 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 胡屠户道:“我市侩的性格。 那里还杀猪!” 反复 运用了反复的修盼望着、盼望着,春天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辞手法,加强了语的脚步近了。 法,加强了语气,强调气,强调了什么, 了“盼望”,强烈表达了强烈表达了什么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之情。 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辞手法,突出了什掉

4、地上的声音都能听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么怎么样,启发读见。 安静,启发读者联想,者联想,使读者留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下鲜明深刻的印印象。 象。 之情。 共8页 第2页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 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

5、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 按时间划分 按地点划分 按事情发展过程 总分总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臵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

6、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

7、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臵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

8、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

9、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臵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共8页 第4页

10、 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

11、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 开启下文 承上启下 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分析

12、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时间推移法 空间变换法 稳步换景法 分门别类法 19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描写包括神态

13、描共8页 第5页 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

14、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 C、 不用

15、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 2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共8页 第6页 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