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5435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快递)高三入学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

2、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

3、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

4、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

5、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答案】D【解析】A项“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

6、卜”概述不准确,“因而”强加因果。B项“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概括不准确,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C项“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作好铺垫。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

7、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答案】C【解析】C项“矛头直指外来文化”概述错误。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迷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

8、性和特点为前提。【答案】A【解析】A项表述不合逻辑。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可知,“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送年货李代金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

9、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怎么?不敢单独执行任务?”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敢!班长,是什么任务?”班长笑了笑,说道:“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送年货?那又不难。张新明说道:“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好!”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10、可他又不敢。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水打湿的外套、鞋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走了

11、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

12、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老班长!”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他心里可不痛快了:“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

13、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班长在给张新明下任务时,先故意不说具体是什么任务,后来又使用了激

14、将法,这里体现出了班长带兵的技巧。B. 小说在描写张新明执行“送年货”任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把一个新兵写得生动形象。C. 张新明发现“年货”原来是一双旧军靴时,感到被戏弄了;后来又想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样写意在表现人物合乎常情的心态。D. 小说开头说新兵张新明除夕看上去特别想家,结尾说老班长每年除夕都让新兵借“送年货”来他家吃年夜饭,情节首尾照应,合情合理。【答案】C【解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

15、,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C项,“意在表现”一句文中无据,这里主要表现了他的惊愕,也有急躁,还有新兵的稚嫩。5. 请简要说明小说塑造“新战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5分)【参考答案】人物关系上,衬托班长、老班长。主题上,突出班长、老班长具有的关爱战士的品质。【解析】题干要求“简要说明小说塑造新战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这是考查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作答时要先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然后再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现等角度考虑其作用。小说刻画了一个在除夕时特别想家的新兵张新明形象,班长为了缓解新兵的思家之情,以送年货的名义派他到老班长家吃年夜饭,感受家的温馨。刻画这一形象从侧面衬托班长、老班长形象,也突显了小说中的班长、老班长具有关爱战士的品质,体现了部队的温馨这一主题。6. 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6分)【参考答案】交代了环境特征。这是一个下着大雪的除夕,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发展。雪下得大,雪地难走,所以张新明才会摔跤,才会发现“年货”原来是旧军靴;雪越下越大,所以张新明才会迷路;因为下雪,鞋袜才会湿透,才有老班长“用计”。情节的发展离不开“雪”。强化了主题。雪的“冷”和旧靴子的“暖”形成对照,更有力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