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43932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供参考学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廷诗的狭小范围,将的题材由宫廷移到市井,由台阁移江山与塞漠,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诸如羁旅行役,言怀赠别,边塞关山,山川景物都成为他们歌咏的对象;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 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他们或在诗歌中渲泄他们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他们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并在诗歌的体式与格律形式上有所探索,从而 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诗。沈宋:沈侄期、宋之问的并称

2、,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沈、宋二人的 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内容与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贬谪以前,他们作为宫廷诗人,诗歌多 以宫廷宴饮、帝王出巡及宫廷酬唱活动为主,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他们的出色之作,是在遭受贬谪蛮荒的命运之后,他们后期的创作,在诗歌中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他们在总结六朝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的大多

3、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 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 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时期活跃于诗坛的十位才子型诗人。他们是卢纶、吉中

4、孚、韩姗、钱起、司空曙,苗发、崔炯、耿漳、夏侯审、李端。 “十才子”之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 玄集,后新唐书卢纶传有著录。“十才子”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社会相对安定的一段时期,以参加当时长安权贵等组织的唱和活动而著称。由于他们生活面较狭窄及自身思想的局限,他们的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应酬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在诗歌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步武盛 唐,追求清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体裁上以五言律为主。尽管他们刻意模仿盛唐,但由于在艺术上创新不足,同时也缺乏盛唐诗歌中风骨与生机,故而显得虽有风味却气骨顿衰,总体成就不及盛唐王、孟等诗人。元

5、白诗派 :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 这一派诗人的创作, 继承了盛唐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 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在诗歌内容上, 他们打起哀时济世的旗帜, 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 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 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 因而提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这一诗派的创作在当时与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孟诗派: 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 以韩愈为领袖, 包括孟郊、 李贺等人。 他们主张 “不平则鸣 ” ,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

6、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 “以丑为美 ” ,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 标新立异, 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 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在诗歌的构辞与语言上的散文化倾向,打破了诗歌旋律的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 元稹等倡导的, 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 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 新乐府 五十首, 正式标举 “新乐府” 之名。 张

7、籍、 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 : 所谓 “古文” 是指一种上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与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新型散文。 古文运动是唐贞元、 元和年间由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一场散文革新运动。唐以前无所谓古文,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众。李翱、皇甫湜等都是韩愈的追随者、拥护者。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业绩更著,影响更大,从贞元到元和的三十年间, 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 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 这就是所谓的 “古文运动” 。 “文以载道”是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唐传奇:

8、 “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 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 唐传奇虽是从六朝志怪发展而来的, 但它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 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情节更加曲折丰富,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发展, 结构上更加完整,文字上更加华丽生动, 而且在人物刻画方面,也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 传奇作者表现为有意为小说, 具有明显的小说创作意识。 唐代传奇以诗歌与散文结合, 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独特风格。 既有美妙的意境,又有细致的刻划;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如实的描绘。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 情节的传奇性与现

9、实性相容, 情节的虚构、 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 “黄粱梦” ;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 东城父老传 ;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神怪题材裴铏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 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 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五 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 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 简洁、 准确、 丰富、 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1 ) 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

10、说愉悦性情的功用, 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 ( 2)善于虚构、 想象, 在故事展开过程中, 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 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3 )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 ( 4 )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三)唐传奇的地位与影响1、唐传奇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社会生活的繁荣与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与礼教压迫当作其基本主题。 一些优秀的作品则往往兼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2、 传奇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惊奇情节、 大胆想象以及生活细节的细致刻画,

11、对后世小说、戏剧等的创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3、唐传奇还以简洁、准确、丰富、优美的语言,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有:( 1)对小说的影响:唐传奇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2 )对戏曲的影响: 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在元明戏曲中, 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3)对散文的影响:形成了较骈文自由、较“古文”辞藻华美的独特的散文体式。花间词派: 五代时后蜀卫尉少卿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 皇甫松、 韦庄、 薛昭蕴、 牛峤、 张泌、牛希济、欧阳炯、顾夐、孙光宪、和凝等

12、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 ,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外,其余都是集中于西蜀的文人,他们所作词在风格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派。 花间词人在创作上奉温庭筠为鼻祖, 用艳丽的辞藻、华美的色彩, 集中全力描写女人的恣态、 生活和恋情。 他们虽号称继承温词的风格, 但实际上只是片面地发展了温词雕琢的一面, 而缺乏温词的真实情感与意境创造, 其题材比温词更狭窄, 结果流于淫靡颓荡,因而在词的发展史上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又叫“四灵诗人”。 其得名是因为此派的四位作家都是浙江永嘉 (今温州) 的人, 又因这四人的名字中都含有一个“灵”字: 即徐照 (字灵晖) 、 翁卷

13、 (字灵舒) 、赵师秀(字灵秀) 、徐玑(字灵渊) 。他们论诗与“江西诗派”相对立,在艺术上反对“江西诗派”用典和讲求“无一字无来处”, 而多用白描手法。 另外, “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学杜甫, 别立宗主, 以晚唐贾岛、 姚合为模仿对象, 其结果是专事苦吟推敲, 寄情狭窄,形成冷僻清瘦的风格。“四灵诗人”的诗歌在内容上的共同特点是以描摹自然田园山水为主,漠视现实政治,主张“有口不须谈世事,无机惟合卧山林”。 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脱离现实生活的。 当然, 由于特殊的现实环境, 普遍的社会心理和个人遭际等诸方面的综合原因, 使得“四灵诗人”尤其钟情于山水林泉、 寒潭古寺而敛约性情。 荒

14、寒孤寂的境界与淡泊清瘦的诗风正是源自于他们寻求精神彻底解脱的意愿与企盼。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 一些无题诗, 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二 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 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 生动、完整, 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 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 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1 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

15、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江西诗派:1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2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苏辛 :北宋苏辛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是以诗为词 ,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苏轼,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