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43833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主题是阐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学的核心问题,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理解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具体来说,主要是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理论以及市场经济下财政的职能。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混合物品的定义及特征。公共需要的特征。财政的基本含义和财政的基本特征。理解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掌握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段。教学重点、难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

2、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公共需要的特征;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段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重点: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谈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和研究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

3、方式配置资源等。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为市场提供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并通过提供生产要素取得收入,而后用家庭收入到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或从事投资,家庭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

4、效用水平的最大化。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它从家庭购买生产要素,通过加工转换为商品或劳务,而后将商品或劳务又卖给家庭并获取企业收入和利润,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市场的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市场效率(亚当.斯密、马克思、帕累托效率)(二)市场失灵(重点:什么是市场失灵或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即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

5、减的趋势,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生产者要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需求瞬息万变的变化,消费者要知道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生产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而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

6、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如上游水库下游可以受益,是正的外部效应;造纸厂对河流造成污染,是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是“公共物品”(关于“公共物品”下面将作专门说明),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当出现外部效应时,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法律手段,例如,可以命令排污工厂停产或限期治理;可以采取财政手段,例如,通过征税提供公共物品,或提供补贴。4、收入

7、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重点:分析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作用)人们从日常生活可以看到,政府的作用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众所周知,政府广泛地执行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职能。作为经济学和财政学,当然我们所关注的是经济职能方面,而且当前主要是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事实上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是以经济职能力依托的,例如,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政府必须从社会产品分配中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才有可能实施并实现全部的政府职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政学是研究财政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而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不是直接执行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而是执

8、行政府的一部分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来保证政府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2、实施宏观调控(主要是调节收入分配和经济运行)(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主要了解政府的干预手段)1、政府干预程度2、政府干预手段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行政、法律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直接采取行政手段、如规定产品价格,实行公共管制,命令造成污染厂商停产或限期治理等。(2)组织公共生产、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

9、(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3)财政手段。是指财政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投资、公共支出、补贴等形式形成支出,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三)政府干预失效(重点: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应当指出一点,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存在失灵,政府机制同样存在干预失效问题。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在多方面: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重点: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的各

10、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一一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是否正确?)2、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重点内容)。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

11、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什么是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一个特征;非排他性(什么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理解非排他性应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不可行;二是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什么是免费搭车?)现

12、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重点:什么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3混合物品(什么是混合物品?)。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基本特征:一是有些品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例如,桥梁,在不过分拥挤的条件下,多出一辆车通行,并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也就是增加一辆车通行并不增加边际成本,具有非竞争性;但要阻止车辆通行也是可能的,只要设置一个岗亭即可做到,所以又具有排他性

13、。二是有些品具有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如:钓鱼。三是有些物品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人称之为拥挤性的公共物品),这种特征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如桥梁、教育等。(二)公共需要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对应的。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却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需要说明一下,前面有了公共物品的概念,为什么还要提出公共需要的概念?这是因为

14、:第一,我们是研究经济学的,要通过“物”的关系来透视人们的社会关系,而公共物品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形态,而他们社会性需要通过以货币表现的价值形态来体现。第二,我们这里是研究财政学的,需要说明,提供公共物品是所有国家公共部门的职责,而财政部门并不直接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收支形式为各公共部门供给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因而财政的目的不是提供公共物品,而是为供给公共物品筹措资金并有效使用资金,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此,公共需要和公共物品共同构成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2公共需要的特征(重点:公共需要有何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而是就整个社

15、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3. 社会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重点:试分析社会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一般他说,社会

16、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社会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提供农业正常发展的条件,是这一阶段主要的社会公共需要,农田水利建设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财政支出。祭祀天地也常常耗去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