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432368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七章 品德的发展和培养一、单选题1、 某同学看到“挟尸要价”新闻后,非常愤怒。这种体验是属于品德结构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动机2、 研究发现猴子也会欺骗,这说明道德受( )的影响A社会生物学因素 B遗传因素 C生理学因 D环境因素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的特征是( )。A认识到法律不是死板的条文 B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态度,以免受到惩罚C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4、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尚不能进行道德

2、判断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A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条文B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C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D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6、 某同学通宵打游戏,不顾及寝室其他人的感受,这种行为属于( )A理性利他主义行为B自我中心性行为 C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 D良心主义行为 7、 皮亚杰的研究结果表明( )是道德发展的转折点A5岁 B7岁 C10岁 D14岁 8、 下

3、面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 B道德发展受个体规律制约C品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 D品德对社会道德起反作用影响9、 社会会学习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皮亚杰 B班杜拉 C荣格 D科尔伯格 10、 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处于( )A小学一年级 B小学三年级 C小学五年级 D初中一年级11、 下列关于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道德情感内容更为丰富 B道德情感更有自觉性 C道德情感趋于稳定 D道德情感的内容有明显发展12、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模仿学习不受( )的直接影响A榜样 B强化 C动机 D人格 13、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

4、法 C心理测验法 D临床法1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A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固定不变的 B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部分先后的C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 D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15、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处于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的个体的特征是( )。A对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二、多选题1、根据品德结构要素说,将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动机 E道德行为2、 章志光提出的品德功能结构论,将品德心理结构划分为( )A生存结构 B生成结构 C执行结构 D定型结

5、构 E发展结构3、 价值澄清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A选择 B保持 C赞赏 D再现 E行动4、 布莱特设计的小组道德讨论包含以下哪些因素( )A课程要素 B班级要素 C教师要素 D家长要素 E实践要素5、 道德行为可分为那几个层次( )A非道德行为 B自我中心性行为 C依从传统惯例的行为D良心主义行为 E理性利他主义行为6、 道德意志包含以下哪些阶段( )A决定阶段 B树立信心阶段 C保持耐心阶段 D坚持恒心阶段 E目标达成阶段7、 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包括(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效果到动机C从评人到评己 D从片面到全面 E从认知到情感8、 以下哪些学者在道德研究中做出贡献( )A皮亚杰

6、 B班杜拉 C荣格 D科尔伯格 E斯滕伯格9、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哪些过程( )A注意过程 B知觉过程 C运动再现过程 D激发动机过程 E保持过程10、 道德研究中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 )A对偶比较法 B道德两难法 C道德内省法 D恒定刺激法 E等级评定法三、概念比较 道德与品德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或倾向,它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其实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法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2分)。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分)。品德和道德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联系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个

7、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1分)。第二,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分)第三,个人的品德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道德风气(1分)。主要区别表现为:第一,两者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整个社会的要求,内容全面;品德是一种个人现象,内容只是道德的一部分(1分)。第二,两者的方式和发挥作用不同。社会道德以传统、公德和舆论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整个社会关系有维持和调节作用。品德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表现出来,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1分)第

8、三,制约因素的差异。道德发展受社会规律支配;品德不仅受社会规律支配,还受个体心理、生理活动规律的支配(1分)四、论述题请论述影响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因素(一)学校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分)。1、班集体的影响 2、学校舆论、风气的无形影响 3、教师的影响(二)家庭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家庭特征即家庭规模的大小,家庭是否健全,家庭氛围的影响(1.5分);2、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宽容型的影响(1.5分)。(三)社会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分)。 1、社会风气的影响(1.5分);2、民族文化的影响(1.5分)。 影响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内因 社会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学因

9、素五、案例分析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根据此案例,具体阐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前习俗水平(1分)阶段1:避罚服从阶段(0.5分)。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

10、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为任何一件事只要被惩罚了,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力量本身就是价值;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是否会受到惩罚,是否会遇到麻烦(2分)。阶段2:相对功利阶段(0.5分)。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道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的。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救活妻子,或妻子死去,自己被判刑)(2分)水平:习俗水平(1分)阶段3:寻求认可阶段(0

11、.5分)。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做。对行为的是非善恶,开始从行为的动机入手来进行判断。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2分)阶段4:遵守法规阶段(0.5分)。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只要违反了规则,并且给他人带来了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好的。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法律的要求

12、(对妻子的责任感和破坏法律罪恶感)(2分)水平:后习俗水平(1分)阶段5:社会契约阶段(0.5分)。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社会契约是可以变化的(2分)阶段6:普遍原则阶段(0.5分)。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

13、活动,行为完全自律。此阶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尊严(2分)【要点:三水平名称各1分;六阶段,每个名称写对各给0.5分;六阶段各个阶段的阐述合理给1分;每个阶段结合案例分析恰当给1分。】六、应用题:15分一、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举例说明如何矫正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参考答案:观察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0.5分)。观察学习也称为替代性学习或模仿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而引起的行为变化,个体仅仅是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被惩罚后,就作出类似的行为或抑制该行为(1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4分): 1.注意过程:个体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获取有关的信息。2.保持过程

14、: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表象保持起来。3.运动再现过程: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调整行为以做出正确的反应。4.激发动机过程:通过强化激发和维持行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积极的角色示范来帮助他们,例子体现榜样示范(8分)。有效榜样应具备的条件(2.5分):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2.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要有相似性。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要具有可行性。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二、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1、道德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道德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教育者言行一致),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2、 道德情感的培养:晓之以理,以知育情,引起共鸣,以情育情,处之以境,以境育情,导之以行,以行育情,舆论强化,集体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