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312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敬亭传教学设计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敬亭传教学设计张孝纯(一)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收入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在入选时编者删去原传尾部两节。这里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仍按原传进行教学设计。对于这篇传记的作者,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因 而不必再加介绍。这篇传记的主人公柳敬亭,虽然生当明末清初的乱世,而且他同当时的一 些历史人物 ( 如左良玉 )和历史事件 (如左良玉清君侧的军事行动 )有一些联系,但他本人毕竟只 是个说书艺人, 而不是重要的军政人物, 所以也无需在讲析课文前讲述时代背景, 而只在 “解 题”和解释课文中有关人物、事件时略加说明就可以了。这篇传记原文共 655 字,对高二的 学生说来,无论语言文字障碍或是社会生活隔阂,都不很大。其

2、中只有几个生字(如:咍、嗢、噱、喟、剽 ),几个专名 (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盱眙、云间、宁南、皖帅、马 帅、钱牧斋 ),少量需加诠释的一般词语 (如:犷悍无赖、以其技鸣、简练、揣摩、进乎技、旅 会、设意、委巷活套、宰执、尔汝、檀板、倡优、授摄 ),一个典故 (优孟摇头而歌 )。这些, 学生依靠课本注释和工具书,估计可以解决大半,只需教师在必要时稍作补充解说即可。至 于这篇传文的写法,除开头、结尾外,正文部分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着重介绍柳敬亭的几个 生活经历的片断,对于这种记叙方法,高二学生是很熟悉的,也不用再讲。那么,据我看,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除字词常规教学外,应是要求学生熟读、读懂全

3、文,从中学得人物传 记的一般写法;而教学难点则是正确把握作者对柳敬亭的态度和传记的中心思想。根据以上 情况,我以为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用三个课时,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 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步骤可以是: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学可提出下列自学提纲1借助课本注释、工具书和向教师质疑,默读全文; 2在默读基础上小声朗读全文; 3对课本未加注或虽已加注却不甚明白的字句和问题,在笔记本上写出补充注释; 4抄写以下“思考题”,并在进一步自学的过程中予以思考、试答。这些思考题是:(1)作者以“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喜”开头,有什么作用?(2)本文记述了柳敬亭哪些生活经历 ?其中哪些方面是记述重

4、点 ?表现出柳敬亭的什么性格 特征?(3)对于柳敬亭说书的技艺和他参与左军机密,作者各持什么态度 ?从哪些语句里可以看出他的这种态度来 ?(4)作者写“马帅” (马逢知)和钱牧斋 (钱谦益)对柳敬亭的态度,是出于对他同情,还是不 满?何以见得 ?(5)结尾两句,作者叹惋宁南伯左良玉败亡的原因在于“以倡优为腹心”,你认为对不对?作者为柳敬亭作传,为什么最后以指责左良玉作结 ?(6)作者为柳敬亭作传的意图是什么 ?这篇传记的中心思想,应当怎样概括 ? 第二课时:课堂讲读1 指定六名学生分六段朗读全文,每读一段就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六段是:第一段由开 头至“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第二段由“柳敬亭

5、者”至“无不当于心、称善也。”第三 段由“宁南南下”至“富贵若此 !”第四段由“亡何”至“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第五段 由“马帅镇松时”至“故牧斋以此谐之。”第六段由“嗟乎”至“不亡何待乎!”2重点讲析第一段至第四段:(1)由四名学生分段试讲,教师点拨、补充。(2)在试讲过程中组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上一课时提出的“思考题”I 、2、3。第三课时:继续课堂讲读、总结1指定两名学生试讲本篇其余部分,教师点拨、补充。2在试讲过程中组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第一课时提出的“思考题”4、 5、 6。3师生共同总结中心思想。 (这篇传记的中心思想是: 通过对柳敬亭主要生活经历和高超 说书技艺的

6、介绍,还他以“倡优”的本来面目。这里表现出作者封建士大夫的阶级偏见。4 综合练习作业:学习本篇写法,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传记(XXX小传)。堂匕构思,用一节作文课完成。要求:(1)简述人物的姓名、 籍贯、出身,着重从业务活动和政治活动两方面记述他的主要事迹(要写实,不准虚构 ),力求写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来;(2)把描写性叙述、概括性叙述和简要的评论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叙写、评论要注意有 分寸,防止片面性;(3)开头,要写几句能引人悬念的“引子”;结尾,要写几句能启人深思的评语;(4)篇幅在千字以下。(二)上述教学设计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说来,似嫌要求偏低。因此我更倾向于另一种教学 设想,即:以此文

7、为中心教材,而另外补充两篇对比性教材,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 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展开讨论,使学生的能力、智力获得更充分 的发展,并初步掌握在阅读中利用参考资料的读书方法。第一篇对比性教材,是号称“江左三大诗人”之一的吴伟业写的柳敬亭传。我们知 道,柳敬亭虽是说书艺人,但由于他技艺超群,又颇有些豪情侠气,因而为东林、复社中许 多著名文人所赏识,甚至不少人赠以诗文、为之写传。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和吴伟业的柳 敬亭传,是最著名的两篇。吴传在前,黄传是由于不满于吴传而另写的。黄 宗羲在柳敬亭传的“附记”里写道:“偶见梅村集中张南垣、柳敬亭二传:张,言其艺而合于道;柳,言其参宁南

8、军事, 比之鲁仲连之排难解纷。此等处,皆失轻重。亦如弇州州志刻工章文与伯虎、征明比拟不伦, 皆是倒却文章家架子。余因改二传。其人本琐琐不足道,使后生知文章体式耳。”吴、黄两传前小半内容相同,只是吴传细密,黄传简炼而已。学生精读黄 传之后略读吴传前半,可以相互印证、发明,收到巩固加深的效果。两传的后 大半有重大差异语言、材料、观点、态度都有很大不同。学生对这些相异部分进行比较 分析、深入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分析批判能力,而且可以从这两篇传文的得失中了解到“传 记”的基本写作原则。第二篇对比性教材,是清初大封建官僚、“一代正宗才力薄”的著名诗人王士祯论柳敬 亭的短文(见分甘余话卷二 )。这是现存有关

9、柳敬亭的诗文中唯一持全盘否定态度的一篇。把吴传、王“文”略加删节和评注,印发给学生,使他们比同求异,对唤起兴趣、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应该都是很有益的。 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以为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作如下考虑:教学目的:1 根据学生的古汉语水平, 完成中心教材(黄传所应担负的字词句常规教学任务 (略);2 通过对黄传、吴传和王“文”的比同求异,使学生掌握写传记的基本原则和 初步能力;3 通过对这三篇文章的比较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时数:共四课时。教学步骤和内容:1第一课时:由学生精读中心教材 (黄传 )。要求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并向教 师作口头和书面的质疑。2第二课

10、时:由学生粗读对比性教材吴传和王“文”,两文均由教师预加简明的 评注,印发给学生 (见附录一、附录二 )。教师在辅导时随时予以点拨。3第三课时:用朗读、解疑、讨论、谈话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中心教材黄传。(1)全文可分为六段,由六名学生分段朗读。(2)说明第一段大意。 (由宋代“演史小说者” 引出本传的主人柳敬亭 )解答学生的质疑。 (略)讨论、谈话:用这种引起法开头有什么作用?(表明柳敬亭是宋朝以后说书艺人中的最佼佼者,起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由于元明统治者多次横暴摧残说书艺人,所以 在这段期间留下姓名的很少,而柳敬亭声誉独著,这就不能不使人急于知道他的艺术、人品、 事迹究竟如何。东京梦华录

11、和武林旧事,是它们的作者孟元老、周密分别在宋室 南渡和南宋灭亡之后追忆故都的笔记,其中寄寓着作者的“故国之思”;而黄宗羲为柳敬亭 写传也在南明覆灭之后,他由上述两书写起,显然也寓有兴亡之感。)(3)说明第二段大意。 (交代柳敬亭的籍贯、本姓和改变姓氏的原因,着重介绍他在莫生指教下刻苦锻炼、获得高超技艺的经历。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话:作者是怎样介绍柳 敬亭的高超演技和他取得高超技艺的主客观原因的?(通过别人的言论和反应间接介绍其演技,如莫生的话,盱眙市人和扬、杭、金陵缙绅的反应;从名师的谆谆指教和柳敬亭的虚心受教、 勤苦学习两方面介绍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4)说明第三段大意

12、。 (介绍柳敬亭得到左良玉的信任和器重。)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活:作者写柳敬亭与明将左良玉的遇合,是褒,是贬?何以知之 ?(似褒实贬。这一点可从两方面见出:本段与结尾相呼应,结尾指责左良玉“以倡优为腹心”,正以本段为张本;“敬亭耳剽口熟” “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和“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等语 句,也透露出贬意。 )(5)说明第四段大意。 (介绍明亡以后柳敬亭复操故业时说书技艺又有进境。)解答学生质疑。(略)讨论、谈话:在本段里哪些话指出了柳敬亭的生活经历间艺术造诣的关系?(敬亭既在军中久每一发声,使人闻之,或如)用了哪些比喻形容柳敬亭的卓超技艺?(“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

13、风号雨泣,鸟悲兽骇。”)这些比喻,同下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什么关系 ?这几句表现出柳敞亭说书和作者写传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比喻暗示,柳敬亭运用他的说书艺术把朱明失国、河山变色的亡国之痛,巧妙地表达了出来,与下文在内容上 是一致的;这儿句既表现了自称“两朝百姓”的柳敬亭的兴亡之感,也表现了明末遗老黄宗 羲的亡国之悲。是作者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最深刻的捕写,也是对柳敬亭其人最着力的赞美处。 )(6)说明第五段大意。 (介绍马逢知、 钱谦益对待柳敬亭的态度。 )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 淡话:作者介绍马、钱二人或以“倡优”相待、或以“别字满纸”相嘲,是出于对他的同情, 还是对他的

14、不满 ?(马逢知是叛明降清的军阀,当时任苏松常镇提督,驻军松江,他以“倡优” 待敬亭,原不足怪;钱谦益是屈膝降清的官僚,他与柳敬亭交谊很深,甚至互相讥嘲,而且 钱在为柳敬亭募葬疏中盛赞敬亭是“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的“今之优孟”,柳敬 亭写别字也不是可讥笑的事。因此,这两件事本来都不必写入传中。黄宗羲写了这两点,实 是由于对御敬亭的不满不满意他不能脱出“倡优本色”。)(7)说明第六段大意。 (责备左良玉“以倡优为腹心”导致败亡。)解答学生质疑。 (略)讨论、谈话:作者为柳敬亭作传,为什么以指责左良玉结尾 ?(由不满于柳敬亭进而指责左良玉,目的 在于深主题由一个小人物的际遇看国家大事的成败。)

15、黄宗羲的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实际?(左良玉的败亡有极为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是他未能正确处理他与南明政权, 满清政权 和农民起义军之间非常复杂的矛盾,而不是由于器重柳敬亭之类的所谓“倡优”、“市井小 人”。黄宗羲的错误看法,显然是出于封建阶级的偏见。 )4第四课时:比较分析黄传、吴传,王“文”。 (1)比较黄、吴两传的异同: 先概括指出两传的相同点: (甲)写籍贯、姓氏、出身、经历,同;(乙)写从莫生学艺、技艺超群,同。 再比较两传的相异点。先通过小议、谈话明确认识,然后列出下表: 黄、吴两传比较表篇目 黄传吴传叙述顺序 按时问自然顺序 有补叙 (补叙从莫生学艺、救陈秀、从武昌归 )材料取舍 取:籍贯、本姓、亡命、盱眙说书、从莫生学艺、赴扬州杭州南京、入宁南幕、 奉命至金陵受礼敬而无所不安、贫困如故始复理故业、晚年说书抒亡国之恨、马与钱对柳的 轻视与戏谑。舍:处已不亢不卑、宁南幕中排难解纷诸事、再贫困而意气自如、说宁南故事而欷歔洒 泣、发无聊不平之气而晚节尤进。 取:籍贯、本姓、亡命、盱眙说书、从莫生学艺、赴扬州 杭州苏州金陵、处已不亢不卑、宁南长刀遮客而旁若无人、宁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