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4284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05-14年阅读(简练版详细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安娜之死1.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答: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2.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答: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理。 3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4.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答:“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

2、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 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过程: 1第一点,很容易答出来,是渥伦斯基让她绝望;而后来的卧轨的行为,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没有了活下来的勇气,这一点不容易答出来。 2考查小说中侧面描写对烘托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3抓住心理描写的句子,仔细捕捉分析体会安娜的内心活动。 4要考虑:一是此时的安娜已被火车碾过,是渐渐死亡的过程,二是这句话处在文尾,所以要结合这两点来总结。 乾坤草亭1.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3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答案:

3、1“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2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3“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突围的可能路径。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11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每点2分) 【解析】这句话,是对文题的回答,

4、所以是点题;同时引出后面的“何容兄”,从而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第 6 页 共 9 页 【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1点1分)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

5、什么性格特点?(6分)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 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答案】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

6、何容这样的人。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子的含义,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 【评点】此题出得是相当巧妙的,因为在必修教材中有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意而为之?不过答案和应放在一起来答,这样似乎更好些。 论名声15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 分) 【答案】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 【解析】二者的区别,主要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既然是区别,就要成对答出这种区别,思维上

7、要求缜密。 16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 【解析】第一句话要关注其前“因此”一词及其后的解释,第二句话要关注其前“然而”一词及其后的论证。前句是结论句,后句是观点句。同时,第一句要把握住关键词“绝对价值”,第二句要理解此句的潜台词:“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或“有名声者并不具有价值”。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17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

8、认识。(6 分) 【答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 【解析】依据答案,方知此题要求考生答出我国“三不朽之说”与叔本华之言的异同。2012年邮差先生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标

9、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

10、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案: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笑的价值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

11、案: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标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 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评点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本段的层次不甚明显,而且还是选自外国的作家作品,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多少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用来考查层次,是有些不妥的。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

12、什么作用?(6分) 答案: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 标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答:(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提示

13、: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答:(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答:(1)学生形象:同时高材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

14、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提示: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答:(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

15、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捧与挖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答:后果: 助长贪欲,人们反受其害。 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 恶性循环,造成毁灭性后果。 递进关系:揭示“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提示:非但不能使自己安心,反而助长了被捧者的贪心,自讨苦吃。从笑话到现实,被捧者不满足的程度愈来愈重,捧者愈来愈不安心。 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答:“挖”是“自求多福”之道。“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2010年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 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