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介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40460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盘类型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硬盘类型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硬盘类型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硬盘类型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硬盘类型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盘类型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盘类型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DE、SATA、SCSI、SAS、FC、SSD硬盘类型介绍目前所能见到的硬盘接口类型主要有IDE、SATA、SCSI、SAS、FC等等。IDE是俗称的并口,SATA是俗称的串口,这两种硬盘是个人电脑和低端服务器常见的硬盘。SCSI是”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的简称,SCSI硬盘就是采用这种接口的硬盘。SAS就是串口的SCSI接口。一般服务器硬盘采用这两类接口,其性能比上述两种硬盘要高,稳定性更强,但是价格高,容量小,噪音大。FC是光纤通道,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SSD也称作电子

2、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与普通硬盘一致。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2接口。但其成本较高。IDE(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集成驱动器电子)的缩写,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是一种硬盘的传输接口,它有另一个名称叫做ATA(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这两个名词都有厂商在用,指的是相同的东西。IDE的规格后来有所进步,而推出了EIDE(EnhancedIDE)的规格名称

3、,而这个规格同时又被称为FastATA。所不同的是FastATA是专指硬盘接口,而EIDE还制定了连接光盘等非硬盘产品的标准。而这个连接非硬盘类的IDE标准,又称为ATAPI接口。而之后再推出更快的接口,名称都只剩下ATA的字样,像是UltraATA、ATA/66、ATA/100等。早期的IDE接口有两种传输模式,一个是PIO(ProgrammingI/O)模式,另一个是DMA(DirectMemoryAccess)。虽然DMA模式系统资源占用少,但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设置,因此被接受的程度比较低。后来在对速度要求愈来愈高的情况下,DMA模式由于执行效率较好,操作系统开始直接支持,而且厂商更推

4、出了愈来愈快的DMA模式传输速度标准。而从英特尔的430TX芯片组开始,就提供了对UltraDMA33的支持,提供了最大33MB/sec的的数据传输率,以后又很快发展到了ATA66,ATA100以及迈拓提出的ATA133标准,分别提供66MB/sec,100MB/sec以及133MB/sec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值得注意的是,迈拓提出的ATA133标准并没能获得业界的广泛支持,硬盘厂商中只有迈拓自己才采用ATA133标准,而日立(IBM),希捷和西部数据则都采用ATA100标准,芯片组厂商中也只有VIA,SIS,ALi以及nViidia对次标准提供支持,芯片组厂商中英特尔则只支持ATA100标准。

5、各种IDE标准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133兼容ATA66/100和UltraDMA33,而ATA100也兼容UltraDMA33/66。要特别注意的是,对ATA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传输标准而言,必须使用专门的80芯IDE排线,其与普通的40芯IDE排线相比,增加了40条地线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使用SATA(Serial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ATA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

6、alATA2.0规范(SATAII)。Serial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a) .Serial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b) .实际上,SerialAT

7、A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c) .Serial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ATA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ATA2.0的数据传输率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在选购主板时,其实并无必要太在意IDE接口传输标准有多快,其实在ATA100,ATA133以及SATA150下硬盘性能都差不多,因为受限于硬盘的机械结构和数据存取方

8、式,硬盘的性能瓶颈是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而非外部接口标准,目前主流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离ATA100的100MB/sec都还差得很远。所以要按照自己的具体需求选购。SATA的速度是每秒1.5Gbps(150MB/sec),SATA2(SerialATA2.0规范)的速度是每秒3Gbps(300MB/sec)。SATAII接口主板能插SATA硬盘,SATA接口主板不能插SATAII盘硬,这都是向下兼容的。SATAII是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G进一步提高到了3G,此外还包括NCQ(NativeCommand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

9、Port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单纯的外部传输率达到3Gbps并不是真正的SATAII。的关键技术就是3Gbps的外部传输率和NCQ技术。NCQ技术可以对硬盘的指令执行顺序进行优化,避免像传统硬盘那样机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后顺序移动磁头读写硬盘的不同位置,与此相反,它会在接收命令后对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磁头将以高效率的顺序进行寻址,从而避免磁头反复移动带来的损耗,延长硬盘寿命。另外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术不支持FAT文件系

10、统,只支持NTFS文件系统。由于SATA设备市场比较混乱,不少SATA设备提供商在市场宣传中滥用“SATAII”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号称“SATAII”的硬盘却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盘却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导的SATA-IO(SerialATA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ATA国际组织,原SATA工作组)又宣布了SATA2.5规范,收录了原先SATA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从3Gbps和NCQ到交错启动(StaggeredSpin-up)、热插拔(HotPlug)、端口多路器(PortMultipl

11、ier)以及比较新的eSATA(External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用较早的仅支持1.5Gbps的南桥芯片(例如VIAVT8237和NVIDIAnForce2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II硬盘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硬盘或蓝屏的情况。不过大部分硬盘厂商都在硬盘上设置了一个速度选择跳线,以便强制选择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数硬盘厂商则是通过相应的工具软件来设置),只要把硬盘强制设置为1.5Gbps,SATAII硬盘照样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

12、老的SATA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版本的Windows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SAS(SerialAttachedSCSI)即串行连接SC

13、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在协议层,SAS由

14、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系统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连接具有双端口、高性能的SAS驱动器,也可以连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驱动器。所以SAS驱动器和SATA驱动器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存储系统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统并不兼容SAS,所以SAS驱动器不能连接到SATA背板上。由于SAS系统的兼容性,

15、使用户能够运用不同接口的硬盘来满足各类应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扩充存储系统时拥有更多的弹性,让存储设备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在系统中,每一个SAS端口可以最多可以连接16256个外部设备,并且SAS采取直接的点到点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的速率高达3Gbps,估计以后会有6Gbps乃至12Gbps的高速接口出现。的接口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它同时提供了3.5英寸和2.5英寸的接口,因此能够适合不同服务器环境的需求。SAS依靠SAS扩展器来连接更多的设备,目前的扩展器以12端口居多,不过根据板卡厂商产品研发计划显示,未来会有28、36端口的扩展器引入,来连接SAS设备、主机设备或者其他的SAS扩

16、展器。和传统并行SCSI接口比较起来,SAS不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显著提升(现在主流Ultra320SCSI速度为320MB/sec,而SAS才刚起步速度就达到300MB/sec,未来会达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只有希捷、迈拓以及富士通等为数不多的硬盘厂商推出了SAS接口硬盘,品种太少,其他厂商的SAS硬盘多数处在产品内部测试阶段。此外周边的SAS控制器芯片或者一些SAS转接卡的种类更是不多,多数集中在LSI以及Adaptec公司手中。比起同容量的Ultra320SCSI硬盘,SAS硬盘要贵了一倍还多。一直居高不下的价格直接影响了用户的采购数量和渠道的消化数量,而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的SAS硬盘,其成本的压力又会反过来促使价格无法下降。如果用户想要做个简单的RAID级别,那么不仅需要购买多块SAS硬盘,还要购买昂贵的RA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