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传序》阅读理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25131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学传序》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学传序》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学传序》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学传序》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学传序》阅读理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学传序阅读理解 ?道学传序阅读理解 道学传序陈献章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着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日:“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

2、,盖有不得已焉。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着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那么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宋史卷427)【注

3、】芹曝:谦词,谓所献微缺乏道。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正不讳言之 讳:忌讳。B载于此编者,备矣 备:齐备。C更千五百年 更:更加。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只是。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积数百千年于天下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B公复于此留意焉 盖有不得已焉C更相讲习而传之 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D?六经,夫子之书也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11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办法的一组是( )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去耳目支离之用

4、 乃以书博我,那么释卷而茫然A B C D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有错误,但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对于当时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办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C作者认为,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9、答案:C解析:更,经过。10、答案:C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都

5、可解为“在。 B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递进。D项,两个“也都是句末语助词,表判断。11、答案:A解析:“察于动静有无之机意思是“对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进行察看,是正确的读书办法,B、C、D项都含有,故不正确。12、答案:A解析:作者并不是赞成“焚书,而是说他能理解许衡“焚书一说。【参考译文】自汉朝以来,有文字记录的着作繁多,在世上累积几百上千年,到达汗牛充栋的地步,还没有停止。许文正对人说:“还必须再来一次焚书。“焚书是残暴秦王的行为,文正不忌讳谈它,实际上说的什么意思呢广东左方伯陈公选取元代编修的?宋史列传中的?道学一编刻版印刷,和

6、对此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研究。?宋史有全书在世上通行,而陈公又只专注这一编的研究。唉,我知道他的本意啊。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后世跟从儒家学习的人就多了,但说到像孔子一样忠信,就很少有人具备了。为什么和孔子的话有这样的差异呢孔子所说的学习,不是后世之人所说的学习。后世求学的人,只是记忆背诵罢了,只是讲究词章罢了。这样,上天所给予读书人的,本来就是茫然无知的了。什么原因呢士人们流连于众多典籍之中,而探求研究不够深入专一,耳目被各家之说所迷乱,自己的智慧因而受到压抑和窒息,君子担心这些是应该的啊。所以,秦王焚书是有错误的,君子却不忌讳

7、谈它,不是赞成秦王的做法,大略是不得已啊。孔子死后,他精深的言论也就消失了。经过一千五百年,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等许多学者相继兴起,在遗留下来的典籍中找到没有流传的经学着作,重新宣讲学习并传授它。载于这一编中的,已经很齐备了。即使同天地一起共享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却听说:?六经是孔子的着作;学习的人如果只是诵读它的文字而忘记它的精神实质,则,?六经就只是一种糟粕罢了,仍然不免于在读书中丢失自己的本心。如今?道学这一编,杂采了众多学者做事的行为和他们着作中的言论,研究学习的人如果不只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在其中探求自己的内心,对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进行察看,致力于内在自我的涵养,而不是用眼见耳听的东西扰乱内心,除去耳目这些外表的繁琐的功用,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则,一翻开书卷就会有所收获了。这不是说从书中得到了真谛,而是说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用我心去读书,随处都可以有收获;只用书来增加我的见识,则放下书卷就会茫然无知。这是我所想献给陈公和各地同仁的肤浅的见解。承蒙陈公命我作序,所以写下这些话。陈公名选,字士贤,浙江临海人。他的父亲曾在新城作县宰,对百姓的关爱深厚。陈公自称这是他的家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