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说》学“合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337439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师说》学“合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师说》学“合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师说》学“合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师说》学“合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师说》学“合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师说,学“合叙” 韩愈的?师说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规范,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尚,赞扬李蟠“能行古道。立论独到精辟,论述具体有力,堪称古今至文。但是,文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矣一句,不好理解。江夏先生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对它的译文是:“句读不晓得,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这样翻译,从字面上看是对的,但就全文来说,有的人向老师学习,就无所谓“大的方面丢弃,而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也就无所谓“小的方面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是:“一方面不通晓句读,

2、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这个译文和江夏先生主编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的译文大同小异,仍然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向老师学习了,为什么不学大的?既然不向老师学习丢弃,为什么不丢弃小的?其实这句话要叙述的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从师学习,不能解惑却不学习,这是不明智的。但是怎么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呢?为了弄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汉书韩王信传例中“刑的是“作奸犯科者,“赏

3、的是“忠善者。例中的“侍中指的是“郭悠之、费一,“侍郎那么是“董允。例中“文种身死,“范蠡那么是“逃亡的。对这三例进行考察,很容易发现它们都是把几个同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表达:“刑和“赏同属一类,“作奸犯科和“忠善同属一类;“侍中、侍郎同属一类,“郭悠之、费一、董允同属一类;“种、蠡同属一类,“死、亡同属一类。这样表达,具有一定的归类作用,也有使句子整齐的作用,句子也因此变得更好,可以看作一种修辞手法,语法书上称之为“合叙。这样的句子理解起来应该是:例假设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假设有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例“侍中郭悠之、费一,侍郎董允,这些人都是善良实在的人。例文种无罪身死,范蠡无罪身亡。这类句子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夕月。?三峡再来看?师说中这一句。根据“合叙修辞来理解,就应该是:“不懂句读,有人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人却不向老师学请教。这是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遗弃,我真看不出他们是明智的啊。这种修辞手法应该和“互文放在一起学习,“互文是分开来写,合起来理解;“合叙那么是合起来写,分开来理解。这两种修辞都有使文句富于变化而防止呆板,使行文简洁防止烦琐的作用。还可以形成排比句式,使行文更有气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