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3节保护物种多样性学案冀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3364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3节保护物种多样性学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3节保护物种多样性学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3节保护物种多样性学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类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3节保护物种多样性学案冀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物种多样性知识梳理1.在科学研究中,不可能所有的证据都是通过亲自做实验或调查来获得的,_也是获得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_。2.地球上复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多种多样的_,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地球上某些物种的消失,可能导致_稳定性的破坏,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4.物种灭绝是正常现象,但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_了上千倍,人类过渡开发利用_、_等,造成生物_被破坏,不可避免地引起生物资源的枯竭和丧失。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因此,保护物种的_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本节学习时要关注以下几个知识点:(

2、1)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查阅书刊报纸、上网查询,也可以访问有关人员。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材料,等等。对所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证据。(2)学会图表转化。从课本的探究2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来绘制柱形图,能获得人口数量与鸟兽物种灭绝数量的关系,理解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关于画柱形图应注意: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从图中画出来,各柱形宽度要一致。总之,学习本节的内容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种媒体资料把知识学活。疑难突破在课本的探究2中,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柱形图,怎样做好图表转化呢?剖析:我们用

3、横轴代表年份,纵轴左边代表世界人口数量,右边代表鸟兽物种灭绝数量。然后再根据各年份的人口数量和鸟兽灭绝数量,画出柱形图,高度从纵坐标中的数据中得出,以1650年为例:在1650年处,用尺子引出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再在左纵轴上找出人口数量是5.45亿处,引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来,这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1650年世界人口数量的柱形图的高度,再在这条柱形图的旁边从右纵轴的鸟兽物种灭绝数量12个处引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条线与在1650年处的纵轴的线的交叉点就是1650年鸟兽物种灭绝数量的柱形图。对于图表转化的问题,一定要闹清楚哪一个作为横轴,哪一个作为纵轴;然后要注意柱形图的高度怎样确定,应该以

4、纵轴代表的内容的数量来确定,本题就是以世界人口数量和鸟兽灭绝数量来确定的柱形图的高度。另外各柱形图的宽度是一样的。不做特别的要求,但是要在横轴代表的范围内。本题中要在各年份内。问题探究问题:我国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哺乳类及鸟类等主要野生生物物种占世界各物种的10%以上,其中鱼类、淡水藻类、蕨类和裸子植物占20%30%。但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草场退化等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众多人口分布在国土的每一个角落,人与生物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相当突出,一些地区人们急功近利,缺乏环保意识,对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和利用也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5、,除了文中提到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2)为了防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对此类提供材料进行探究的试题。首先要认真地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出问题的主干。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等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然后再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材料以外的探究。对于发挥性的问题如第(2)问,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和看到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现象来回答。探究: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过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等。和题中已知的原因进行比较,找出题中没有涉及的原因。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要根据中学生能做到的事情进行探究。反对、监督、制止偷猎和采摘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让野生动植物远离我们的餐桌;不穿用野生动物皮毛加工的服装,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尽可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知识梳理:1、收集资料;证据;2、生物3、生态系统4、提高;生物资源;环境资源;多样性5、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