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505168724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错题34 写作之驱动性材料作文审题忽视驱动要求 目 录01 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易错原因没有审清驱动情境;没有审清五项驱动任务指令02 易错题例析03 易错题攻略【攻略一】审材料认清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攻略二】审情境认清材料中的情境要素。【攻略三】审任务审清材料中的驱动任务:内容、文体、对象、身份、场合。04 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又叫情境任务类作文,本质上仍是新材料作文,指的是给考生创设一个情境或提供关键词、名句、材料,呈现相关问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处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类作文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值得注意:一是情境化,该类作文往往创

2、设特定的情境,能够真实检验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指令性任务,该类作文对写作者的身份、写作对象、写作背景、文体等有明确的限定。易错原因1.不会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挖掘寓意内涵。2.没有审清材料中蕴含的情境要素。3.没有审清材料中点明的驱动指令。(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

3、,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材料要求考生当一回中华地名栏目客串,考生补充上自己熟悉的地名,使题目完整后,按照主持的文体要求,完成一篇主持词。 从信息关键词看,材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思路,考生需要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例如旅游胜地、文化古城等。完成地名选择后,考生再通过调动记忆中存储的相关素材储备,对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进行筛查,对能唤起记忆与情感,或许是难忘的故事,又或有特殊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排序,选择较好入手的角度进行切入,由浅入深,挖掘该

4、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 任务驱动性作文材料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材料提供的任务指令。从任务驱动指令看,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材料作文给我们提出以下任务驱动指令:1、文体驱动:本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是属于应用文范畴,我们要明确该文体格式的要求。2、内容驱动:该题要求考生从熟悉的地名入手,选择自己参观、旅游过的城市,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家乡文化或某一地域的热爱,书写地域文化内涵实质。3、对象驱动:写作时要有写给谁的语境意识,考生需化作电视台主持人,带领电视机前的观众领略某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那么在语言上我们要避免口语化,在逻辑上需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或者并列,选取的人事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4、

5、思维驱动:在写作时要有思辨性和探究性,注意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在论述地域文化的现状与优势的同时,能否深入挖掘地域发展的弊端和不足,为地域发展献言献策,也是当代青年学子需要思考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这则材料作文的立意会因地点的改变而改变,不能把作文写成景物观光式的导语,而应侧重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等人文精神方面的探讨。1.审材料认清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驱动性材料作文,既有驱动性,也有材料性。要审清题意,也离不开对材料的审读。阅读材料时,单一材料,应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准关键词;多则材料或复合材料,应采用异中求同法,提取关键词。如:(2020年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什么”“如何生活的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戏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本题材料属单一材料,须整体理解材料,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材料由蕴含因果关系的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因”,“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说明认识自

7、我的困难。第二层是“果”,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据此,关键词可定为“自我”“审视”“有意义”等。2.审情境认清材料中的情境要素。 审情境即是认识情境限定的要素,如场合、人物、氛围等;确定情境之下的写作要求。如称谓、行文风格等。上述2020年全国3卷作文题,设置的特定情境是“高三毕业前夕”,考生对这个特定情境应该有如下认知: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毕业生”,读者是“高一新生”,内容宜总结自己高中三年成长即“画好像”的经历与感悟,勉励新生走好高中成长路,成为自

8、己理想中的人。 3.审任务审清材料中的驱动任务:内容、文体、对象、主体、场合。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不只是要审准材料,更要审准任务指令。我们也只有转变审题重心和方向,以审读任务为主,才能更好地适应题型变化,才能准确地掌握“审题准确”的内容标准。审准“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文体、对象、主体、场合。下面以2020年全国3卷作文题具体说明。(1)内容指令:命题者已限定写作内容,即写作主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结合题目的其他方面,有如下立意可供参考:一是借鉴反思,认识自我;二是反躬自省,改变自我。(2)文体指令:命题者已明显指令了写作的文体“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即书信的文体

9、。行文时要突出书信的文体特征,与高一新生交流看法,表达要亲切自然,情感要真挚朴素,切忌空喊口号。(3)对象指令:写作的对象就是文章的读者,根据命题要求“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写作的对象就是本校的“高一新生”。(4)身份指令:即明确写作的主体身份,这里要特别注意有“我”的存在。据命题要求“毕业前”可知,考生要以高三毕业生的身份,就此问题向高一新生表达看法、提出建议等。(5)场合指令: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会设置一个场合,引导考生处于一个假定的“真实”场景之中完成写作。本题的特定场景是毕业前,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的书信写作现场。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当今

10、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枯燥,有的喜欢刷抖音、打游戏、刷微博等,追求感官刺激;有的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校报“青年论坛”栏目即将举办一期研讨,征集大家的看法。请依据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就以上材料进行立意,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列举了当今生活中的现象,受

11、消费主义和娱乐化影响,人们习惯了享乐,习惯了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为了远离“枯燥”,为了生活的快乐,享受的快乐。第二段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枯燥是生命的滋养。可见,材料的核心是“热闹”与“枯燥”。首先需要理解“热闹”,热闹让人感受快乐,让人处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更多地享受生活。但是,人一直处在热闹之中,就难以静下心来,沉潜其中,认真钻研。因此,人生需要“枯燥”,枯燥不是孤独,不是寂寞,而是在枯燥无味中静心学习、工作、研究,从而学有所获,工作有成,研究深入,得到成长。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枯燥”的价值,探究享受“枯燥”的原因、意义等。

12、对此,试题给出任务指令,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谈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热闹”与“枯燥”。对此,考生写作时应抓住“热闹”和“枯燥”这一对矛盾展开思考:一方面,可以追求热闹,享受生活的快乐;另一方面,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沉浸于热闹中不可自拔,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可列举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型事例,可阐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可剖析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还可探究枯燥如何转化为快乐或者二者如何兼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有力。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立意】(1)理性看待“热闹”,接纳享受“枯燥”。(2)热闹诚可贵,枯燥价更高。(3

13、)热闹让人快乐,枯燥取得辉煌。(4)容得下热闹,扎根于枯燥。(5)在枯燥中发展自我,而非在热闹中迷失自我。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两千多年前的先贤经典,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青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传承人,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甚至关系到世界问题解决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请你从上面的

14、经典语句中选择两到三句,深入分析其内涵,明辨其关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当今社会背景下“青年成长”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就以上材料进行立意,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要求从所给六句经典名句中选取两到三句,所选取的句子之间要有有机的而非无机的即生硬刻板堆叠关系,同时这种关系的论述要服务于当今社会国内国外双重背景下“青年成长”的主题。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选用名句回答,在当今社会国内国外双重背景下,青年人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成长为这样的人的问题。对此,审题时首先要准确理

15、解这些经典名句的含义:意思是: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亲近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这句话讲述的是“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外在环境上要注意“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内在修养上要注意“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写作中对于青年成长的思考,这四种品质可以全部涉及,也可以选取其中几个展开论述。指的是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又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这句话是从个人与他人的角度,指导我们思考“如何成长”的问题。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这句话讲的是“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的人。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这句话讲的既可以是“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弘大”“刚毅”之人,也可以说是“如何成长”的问题即要勇于担当“仁”的责任,并全力以赴。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极高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