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06905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5、 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 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

2、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 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10、牵张反射:有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1、 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

3、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12、 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

4、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14、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动力性收缩(等动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15、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该人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力量/体重。16、快肌(白肌):有氧能力低、无氧能力高、毛细血管密度低、收缩时间快、收缩力量大、运动模式速度类、非耐力运动员、疲劳快。17、慢肌(红肌):有氧能

5、力高、无氧能力低、毛细血管密度高、收缩时间慢、收缩力量小、运动模式耐力类、耐力运动员、疲劳慢。18、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含纤维球蛋白)组成。血清不含纤维球蛋18、血红蛋白的功能Hb: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红细胞携带氧和二氧化碳是靠红细胞内的Hb来完成,与亚铁结合 生成氧合血红蛋白,该现象称氧合作用,反之就是氧离作用。19、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和组织液。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20、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平均值为7.4,最大能力范围6.9-7.8

6、。21、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CO2的毫升数来见解表示的,正常约50-70。22、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自动产生收缩和兴奋的特性)、传导性(传导兴奋的能力)、兴奋性(对刺激产生反映的能力)和收缩性。前三都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故称电生理特性;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23、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24、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

7、又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A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B心肌收缩力,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没搏输出量的主要原因之一;C静脉回流量,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前提;D神经调节;E体液调节。25、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6、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舒张压。27、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

8、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28、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正比);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血流增加);肌肉变化时动脉血压的变化。29、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窦性心动徐缓;运动性心脏增大;心血管机能改善。30、 外呼吸: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 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1、 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实现的气体交换(又叫组织换气)。32、 胸内压指的是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为负压的主要作用有:能够牵拉肺呈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能够对位

9、于胸膜腔内的心脏(心包膜也是胸膜的延续)和大静脉的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33、 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34、 肺通气机能的指标:肺活量、连续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35、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 36、影响换气的因素:分压差的大小、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呼吸膜、通气/血液比值、局部器官血流量。37、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是:血液中P CO2升高、pH值降低、体温升高以及红细胞中糖酵解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的增多,都使Hb对氧气的亲和力下降,气离曲线右移,从而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反之,血液中P二氧化碳下降、pH值升高、体温降低和2,3-二磷酸甘油酸的减少,

10、使Hb对氧气的亲和力提高,氧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液结合更多的氧气。38、 胃所吸收的食物也很少,只吸收洒精和少量水分,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钠离子及录离子。 39、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条件下。其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好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好低限度的能量。 23分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问答题:1、试述

1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答: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有实现的生理机能的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写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是通过体液运输来实现的。反馈控制系统是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特点: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而反馈调节

12、系统具有双向性。第一章 骨骼肌机能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3、等张收缩:又称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4、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问答题:1、用“离子学说”说明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答:“离子学说”说明(1)静息时,膜内(K)膜外(K),膜对K又有一定的通透性,K顺着浓度差往膜外扩散,而A不能通过,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2)由于K扩散在膜外形成正电场,它将阻止K的继续外流,当电场力与浓度差形成的推动力达到动态水平衡时,K的静移动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就是

13、静息电位。2、试述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答:(1)运动神经冲动肌膜峰电位肌质网终池释放CaCa与原宁蛋白结合消除原肌蛋白的抑制作用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ATP酶活性被激活ATP分解能粗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2)兴奋后Ca被送回终池原肌蛋白与Ca解离原肌凝蛋白又产生抑制作用肌肉舒张第二章 血液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即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2、内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3、自稳态:由于人体内的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或自稳态。4、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14、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问答题:1、血液主要有哪些机能?答:(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2)运输作用(3)调节作用(4)防御和保护作用2、试述血液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 答:血液中的血浆PH值经常维持相对恒定,之所以能维持恒定,是由于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血液中还有数对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的物质,称缓冲对,统称为缓冲系统。血浆中组要缓冲对有:NaHCO (碳酸氢钠)/H CO(碳酸):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HPO(磷酸氢钠)/NaHPO(磷酸二氢钠)。细胞中的主要缓冲对有:KHCO(碳酸氢钾)/ HCO(碳酸);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蛋白钾盐/氧合

15、血红蛋白;KHPO(磷酸氢二钾)/ KHPO(磷酸二氢钾)。 NaHCO (碳酸氢钠)/HCO(碳酸)这对缓冲对最为重要,其比值为20:1 食入酸:HL+NaCO NaL+CO+HO 食入碱:OH+HCO H CO+ HO第三章 循环1、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2、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问答题:1、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于心率合每搏输出量的,而每搏输出量有决定于心肌的收缩力合静脉回流量。(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新路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2)心肌收缩力 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也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静脉回流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心脏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3、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