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05559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九中九年级语文 第19课鱼我所欲也学案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

2、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 ) 辟(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尔( ) 不屑( ) 乡为身死( )三、题解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

3、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四、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合作交流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所欲 。 得兼 【有甚于】 【苟得 。【恶】 。 【患】 。【使】 。 【何不用也】【由是】 。 【是故】 。【非独】 。 【勿丧】3抽译本段。4请学生概括本段大意。探究质疑1、分析第一段,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是什么?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3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5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6提问:“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7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精读品析1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呼尔而与之】 。 【蹴尔】 。【不屑】 。 【万钟】 。【何加】 。 【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乡,通“ ”,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 【本心】2、概括段意。 整体感知1提问: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

5、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2提问:(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3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4提问: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5提问: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6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7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6、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8提问:第3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9、小结 本文阐明了 的道理,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 的人,斥责了那些 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练习反馈练习反馈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贤者能勿丧耳4、一箪食,一豆羹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所识穷乏者得与9、乡为身死而不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

7、;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选择: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四、理解回答: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 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 面举例。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6、从全文看,本文的论点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 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8、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