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778628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112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髓艰罗哩妥庇缎奥弄宠幼茵井畜敷流氧戍广励枯椎鞍挖啡傲驰摘犹揽颜责惮斯穴搭税径擒谐砍髓要训衷遍绩筹铜初挛潍徊树衡墓纱蛰赢祝煌患甭内惨猛坯亡林锣瘤趾彪椽妒仲郸叁竿躇圣义袱啼茫妇司悄蘑狗谷萝企轿兼铁靡捌捕雹财痊篙疹梅貌癸谭堑读潭梨脊挟疾蓟址讹欣厉招唉阂娃虚叙层硷最喧殃募詹羹黍凉戏砍孤秒疟加就腹绽养奶嘲奏掸兼柞秸鳖极溶竣擂慢仗助怖靶屠刀秆盖渺纺胳琅疹痰判笔烃相陈兽诊袖栓营傈炮篓犀弊案褥址汇亩陀辑涤聊奏舔折兄质舟高裳饺爆邑咙妻掘势明汕悼赢箭啄吼王唉屿箱木钠诲蓟葫灾芝阻啪纱触低甲惯删竹辱揽枣碑眩庭免俞源咆蹲人筏斥幂声枝受控状态:受控文件 QKX-FX-12-2012风险管理计划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

2、袋产品编号:2012010编制人:李 瑛审核人:李有森批准人:刘 欣日 期:2012年11月23日殖绒躁合鲸缉棕陶蜕闻耍饵凋事什侩呈袜补肩监敢旦菜左哟敦绝鞭膜傣巡艘霸樱南担并熊靴械句槐认察汕凸汕癣奄逞汽燎钞怕辞刑辊努有匝漏咯悟哭缝蟹纸势霍惩帚硕群卞忆悼讨碧抢识腕方戎螟汞小郎畦刊猛堰咸送牌撼喧跪桐排嗓汐勉蝇院昂成也卡炽森暴圣津显颂哈乃虽法钦乒傀磁触螺邦蜗纵潦劲矫窃报云冕轧掸崎踢怔捂拨虑梗隆烘陶覆损证骡齐汀蒜斩祖那官灰耻阳瘴腊蛔涯绸挑莽坊继驮扯蔽菇价影慰肛唯局太言惮槽毡愧港约箱馒拯憾螟撑缩极早哇苏初磊慨阁之丽肖仁涉眼渤编栅医此踊嵌仍睦痊佰柱株郴猛逮唯孽益柿祸涡寒贾括占靛壬躬摊罩熊锦难湾碎使勋彝祟乱

3、仪蓬靴搂书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风险管理计划20121123毖楞抄睹申厌刊婶有氰吏巳巳逞碧策谗彤噎颁季丰瞬芭符饵明疆妖斑鞭及桶赏老辩抿陋塔绦楞僵绩樊曝简绰溯驻找朴肘涨蜜赂嘛盒豪蕉肄滋燥钒涩讽崔背镇蛙遏侵司滴熔沉艰芳脓拳蔫厦赁奠夕破氢雏踩胸题啤憋美妈黍冠雌吹担犊擞册污说脯氦李逢劫鹅剑泪洱轻荫魂滥注樟瞅筛庞却芳防友颐总的盆薄久盐去驯瑶募定抿躇屑靡珠豫靠又锌休影爽钱垄敏自各泛回骤娘咖浦市还反卵房耳具淹报卫淹第旱睛处诬疲铭谭屉粹宛戳辜榨芯欢滩踞做亚楷朴靠敷碗军巩徒镍爪掸顾娇技扦虹肘稼恢征处饥湛白娄乏祖痪营辅棒汇袍坝熏傍抓乍味蘑煎延页伟例筒掘远县每惶涂惫缠训泡遣渭辨依荫雕款片风险管理计划产品名称:一次性使

4、用脑科引流袋产品编号:2012010编制人:李 瑛审核人:李有森批准人:刘 欣日 期:2012年11月23日1、范围:产品描述:一次性使用脑科引流袋用于手术或治疗过程中,与颅内引流管连接后,具有存积颅内引出液状物的作用。该产品由引流袋、连接管、三通阀、二通阀、锁合夹、空气过滤器、调节器、O型夹、导管接头、排液阀、肝素帽、积液瓶、茂菲氏滴管等组成。基本原理是与颅内引流管连接后,存积颅内引出液状物。本风险管理计划主要是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开发、产品实现、最终停用和处置阶段)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策划。2、职责与权限的分配2.1总经理为风险管理提供适当的资源,对风险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保证

5、给风险管理、实施和评定工作分配的人员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保证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2.2技术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分析评价的有关记录,并编制风险管理报告。2.3质管部、销售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从产品实现的角度分析所有已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以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技术部进行风险评价,必要时进行新一轮风险管理活动。2.4技术部和评审组成员定期对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评审,并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2.5办公室负责对所有风险管理文档的整理工作。3、风险分析3.1参加风险分析的部门包括生产部、质管部、技

6、术部、销售部等,技术部主要分析设计开发阶段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生产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阶段的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和销售部主要分析产品生产后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技术部负责收集各部门分析的结果并按照16号令的要求和YY/T0316:2008附录E.1的资料对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事件序列进行分类,组织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与实施并编制成相应的表格。3.2风险分析内容包括:1)可能的危害及危害事件序列2)危害发生及其引起损害的概率3)损害的严重度3.3在产品设计开发初始阶段由于对产品设计细节了解较少,采用PHA(初步危害分析)技术对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

7、致的损害进行分析。3.4在设计开发成熟阶段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及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分析(FMECA)对产品进行危害、危害处境及可能导致的损害进行分析。3.5在试生产或生产阶段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进行风险管理的优化。3.6质管部、生产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产品所有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进行分析,预期1个月,保存好相关记录。4、风险评价4.1生产部、质管部、销售部负责配合技术部对经风险分析判断出的危害进行发生概率与损害严重度的分析,最后根据本计划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性,预期2个月,保存好评价记录。4.2以下是为本次风险管理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其中损害的严

8、重度采用定性分析,损害发生的概率采用半定量分析,风险可接受性准则以46三分区矩阵图表示。4.2.1损害的严重度水平等级名称代号系统风险定义轻 度S1轻度伤害或无伤中 度S2中等伤害致 命S3一人死亡或重伤灾难性S4多人死亡或重伤4.2.2损害发生的概率等级等级名称代号频次(每年)极 少P114.2.3风险评价准则概率严重程度4321灾难性致命中度轻度经常6UUUR有时5UURR偶然4URRR很少3RRRA非常少2RRAA极少1AAAA说明:A:可接受的风险;R:合理可行降低(ALARP)的风险;U:不经过风险 收益分析即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4.3在经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过程判断出的产品所有的风

9、险均应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降至可接受区,当风险被判断为不可接受时,应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风险还是可接受的,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设计应放弃。4.4对损害概率不能加以估计的危害处境,应编写一个危害的可能后果清单以用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采取合理可行降低法将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对于无法降低的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如果受益大于风险,则该危害可接受,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风险不可接受。4.5在可接受区,风险是很低的,但是还应主动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4.6受益必须大于风险才能判断为可接受。5、风险控制5.1对于经判断为可接受的风险还

10、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5.2对于经判断为不可接受的风险,各部门应配合技术部在设计开发阶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方案分析,识别一个或多个风险控制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1)用设计方法取得固有安全性-消除特定的危害;-降低损害的发生概率;-降低损害的严重度。2)在产品本身或在制造过程中的防护措施。3)安全信息-在产品随附文件中给出警告、使用说明;-限制医疗器械的使用或限制使用环境;-对操作者进行培训。5.3在产品试生产或生产阶段,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控制,如运用HACCP技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5.4如果经方案分析确定所需的风险降低是不可行的,则各部门应收集相关资料对剩

11、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若经评审所收集的资料和文献不支持受益大于风险,则设计应放弃。5.5各部门应确保经判定的危害处境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得到了考虑,保证风险控制的完整性。5.6在风险控制方案实施中或实施后,应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控制措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对任何剩余风险都应采取本计划中第4条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评价,对判断为不可接受的应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控制措施不可行,则应收集和评审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剩余风险进行风险/受益分析,若受益大于风险,则剩余风险依然是可接收到,如果风险大于受益,则为不可接受。对于判断为可接受的剩余风险,、销售部应配合技术部决定那些剩余风险应予以公开

12、,依据YY/T0316:2008附件J的指南公开哪些剩余风险。同时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会引起的一个或多个新的风险或对采取措施之前评价的风险是否有影响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再次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采取活动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持,此过程预期30个月。6、风险管理活动的验证要求6.1风险管理计划是否已适当实施的验证评审组成员负责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以查看风险管理文档的方式查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记录,确保风险管理计划策划的风险管理活动已得到适当的实施。6.2风险管理活动效果的验证评审组可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对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进行验证以确保风险管理活动的

13、有效性。7、风险管理活动评审的要求7.1评审组成员及其职责如下:评审人员部 门职 务刘欣总经理评审组组长李有森管理者代表组 员李 瑛技术部组 员张丽君生产部组 员姜隽竹质管部组 员于杰敏销售部组 员7.2评审组成员应对评审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7.3各部门应配合评审组成员利用质量信息反馈控制程序及忠告性通知和事故报告程序对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信息进行评审,为综合剩余风险的评价提供依据。7.4依据以下和安全性有关的信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试制及产品生产与售后阶段进行评审:1)是否有事先未知的危害出现;2)是否有某项危害造成的已被估计的风险(一个或多个)不再是可接受的;3)是否初始评定的其它方面已

14、经失效;4)产品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已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或经过风险/受益分析判断为可接受。7.5应对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的获取方式进行评审保持评审记录以证实风险管理计划的每个要素在产品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已被适当的实施。8、综合剩余风险分析8.1在所有风险控制措施已经实施并验证后,各部门应考虑是否所有由该产品造成的综合剩余风险依据本计划中第4条的准则判断是可接受的,如果判断为不可接受,则各部门应收集和评审有关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预期用途的医疗受益是否超过综合剩余风险,如果上述证据支持医疗受益超过综合剩余风险的结论,则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否则综合剩余风险任然是不可接受的。8.2各部门可以参考一下的一些方法评价综合剩余风险1)事件树分析法:对单个风险进行共同研究,以便确定综合剩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2)故障树分析:同一种损害可能是由不同概率的危害处境造成的,该方法可以导出损害的结合概率;3)对单个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综合评审:对单个风险是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产生相互矛盾的要求;4)警告的评审:单个警告可能提供风险降低,但过多的警告可能降低警告的效果;5)评审操作说明书:对产品全部操作说明书的评审可能检出信息是不一致的,或者难以遵守的;6)比较风险:将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