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69826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一、制度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 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 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 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 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 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 关记录。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 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4、具体操作程序:(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

2、”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 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 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 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 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 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 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检验科对原标 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 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 6 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

3、”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 的诊治措施。(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 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 检进行复查。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 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 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 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6、“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 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7、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 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

4、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8、“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医务 科对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 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 报告的持续改进措施。9、危机值详见附件 1、2。二、报告、处理流程报告流程发现检验、检查结果异常I确认“危急值”(与“危急值”列表比对)I将“危急值”通知临床科室(电话通知为主要方式)I“危急值”报告后进行记录I危急值”检验、检查报告单发放(标记:建议复查)m病房、门急诊危急值处理流程主管医师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或门诊主管医师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实施救治病历中据实记录危急值结果及救治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