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688663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田李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国教育政策发展脉络英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其教育更是在世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 取得离不开英国一系列有力的教育政策的推行。英国的教育政策按其解决问题的重心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教育政策主要围绕普及初等教育展开;在20世纪初英国儿童普遍接受了初等教育以后,一直到20世纪60年末代政府把着力于制定教育政策普及中等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英国教育政策的重心主要围绕普及高等教育。英国教育呈现阶段性发展特点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事物的发展曲折的前进上升运动的过程,也与英国人自身信奉渐进性社会变革的特点密切相关。一、 初等教育发展时期的教育政策(19世纪30

2、年代一一20世纪初)19世纪以前,英国教育的领导权一直不在国家手中。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教育的一个 基本特征。从19世纪初期开始,在大工业革命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史无前例的增长和日益 成熟的城市无产阶级对教育提出的需求,要求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由此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国家直接管理教育,但教育权从教会手里转到国家手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 程。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英国的初等教育主要由社会来承担,自愿捐助学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大都以传播宗教知识为主, 缺乏实用性等,在这种情况下,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案,拨款2万英镑资助两个志愿机

3、构一一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不列颠和海外学校协会来建造学校,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对基础教育进行资助,被视为英国政府干预公共教育的开始。在这个法案颁布后的几十年随着议会的改革,国家干预逐步进入正轨, 越来越具有系统性,然而此时的初等教育依然不能满足英国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产业工人没有受过教育,这是英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870年英国教育署署长福斯特向议会递交了初等教育法案,该法案于同年获得议会批准通过。它的颁布在英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初等教育在经历了漫长的社会捐助办学以后,教会对初等教育的垄断被彻底打破, 公立初等教育制度得到确立,然而该法案也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它没有触动原

4、有的捐助制度, 使英国初等教育形成了公立与捐助体制共存的局面。由于存在着公平分配教育补助金、义务教育仍不免费和地方教育管理急需加强的问题, 而且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在衔接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于1902年通过了1902年教育法亦称巴尔福教育法,这一法案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初步形成了 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基本形式:即议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的教育领导体制。而且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为以后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连接起来奠定了基础。在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中央教育委员会主席费舍 递交的关于初等教育法案亦称费舍教育法,该法

5、案着眼于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该法案结束了义务教育不免费的局面,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周岁,对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等教育的普及打下了基础。二、 中等教育普及时期的教育政策(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初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工党政府提出了 “人人有权受中等教育”的口号,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这是一份关于中等教育的报告,该委员会提出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建议是以11岁为分界线,建立初等和中等教育两段制的体系。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面向全体儿 童的思想,并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

6、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在经历了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后,到1938年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缓慢复苏的阶段,这个时候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要,1938年以斯宾斯为首的英国教育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核心的 报告。建议将英国的双轨教育改为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二战前基本形成了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在1939年 1945年之间,英国处于二战的战火之中,二战后,保守党失利,自由党 破败,工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表面上教育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19

7、44年二战尚未结束之时工党政府制定了1944年教育法,这是1939 1945年间最重要的教育法案, 它奠定了英国战后教育的基础。该法案的归功于政策制定者、行政官员和教师们对联邦教育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一致的意见之所以能够达成是因为经历战争困境的各派势力都有一个普遍的愿望即摆脱战争困境,并保证这些困境带来的冲突不再重演。因此经过不同利益团体三年的协商,该法案最终在联合政府下议院通过。这说明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是朝着尽量满足各方利益,努力追求公平的方向发展的。尽管该法案有明显的长期性和良好的声誉,但它有一些不明之处和缺陷,为以后教育的体系的不顺利埋下了隐患,例如未提供关于初等和

8、中等教育的指导,在有关实际结构问题上 表达很含糊,导致出现等级森严的教育结构服务于不同的阶层。1944年完善并确立的国家体系、地方管理且以地方为主的教育领导模式是英国为应对 集权的所带来的固有危机所采取的特有反应,在以后的一定时期里国家与地方和谐相处。学校和教师获得了充分的权力,在大多数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决定课程内容,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因为它会使课程混乱,缺乏整体的导向性,国家在教育显得羸弱无力。这似乎反映了英国一向的传统自中世纪到19世纪以前英国教育的领导权一直不在国家手中,英国政府在学校教育上都是很少过问,贵族家庭的孩子会在家里有由家庭教师进行辅导,这说明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多少还

9、是受自身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的。1944年教育法案中的三轨制学校在1938年的斯宾斯报告中已经被提了出来,之所以提出三轨制的教育政策是因为英国为了适应战后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要,同时也是因为人们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智力不受教育的影响。这说明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的特点之一就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对人的发展的认 识。事实上,尽管官方文件中涉及三轨制,但实际上,从来不存在。在现实中这种结构所表现的形式基本是双轨制系统,它主要包括文法中学与现代中学两种类型。这说明政府所颁布的教育政策能不能被实行,与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可行性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心理学家科瑞尔 布德第一个提

10、出智力测试和“11+考试”考试理论,他极力为分层教育提供理论论证,他同时提出阶层决定智力的错误论断,这在很多教师中形成宿命论的态度, 然而分层体系在1945年后的发展对布德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例证反击着布德的遗传决 定论,11+考试遭到了质疑。所以从1960年开始,政府政策颁布逐渐使中等教育朝着综合学 校的方向发展。三、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的教育政策(19世纪60年代至今)经历了二战的经验教训,英国政府更加国家重视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经过战后十几年的发展,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英国的高等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发展时期,罗宾斯高等教育委员会作为一个教

11、育咨询委员会 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提交的罗宾斯报告在不到24小时内就被英国政府接受,并同意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6.5亿的基建费用,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也于1964年成立。由此正式揭开二战后英国教育大发展的序幕。罗宾斯报告发表后,英国政府就一直在考虑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结构问题。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建立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当时,教育大臣拒绝了罗宾斯报告中关于大学和学院之间联邦式关系的建议,并于1966年提出关于多科技术学院及其他学院的计划 的政府白皮书,提出在大学以外建立一批多科技术学院。该白皮书开创了建立院校的两种传统,一是以大学为代表自治部门,一是以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为代

12、表的公共部门,这一区分解决了高层次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更好的保持一致的问题,不仅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地位差异,而且巧妙地调节了精英型教育与大众型教育的矛盾。除此之外英国高等教育领域还出现了新型大学、开放大学和多学科的技术学院,这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的结果。1971 1973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英国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图 景,同时也对60年代的教育乐观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整个七十年代英国教育进入了一 个调整期,以卡拉汉为首的工党政府未能有效的解决教育问题。工业主们对学校与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失望,教师、教育标准下滑、综合教育、平均主义、和进步主义教学方法 等相关概念都成为人

13、们批判的对象。很多人认为国家教育中的所有问题是源于初等教育。在此情况下,普罗登女士主持了一项调查报告一一普罗登报告 由于该报告赞同儿童中心批判传统说教式而受批判,事实上,大批学生正是因说教式而学业失败。1976年贝内特内维尔发表了题为教学风格和学生进步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正规法比非正规法(进步教育法) 效果好,后来发生的廷代尔事件更支持了他的观点。后来国家出台建议书指出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去除教师权威。1979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执政后,对英国的学校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推行“教育券计划”和“补助学额计划”实行新的教育机 会均等政策。1987年保守党连任后,又发表了题为全国统

14、一课程(5-16岁)的政府咨询文件,强调在全国统一课程方面要加快步伐。1988年她组织智囊团研究教育问题,在教育问题上及谨慎行事,又相当激进,她不顾反对毅然颁布了1988年教育法,建立直接拨款学校,推行国家统一课程,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基础教育以 1988 年的教育改革法为依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共同化的水准”和多样化的结构”是这场基础教育改革的两大政策原则。对英国高等教育来说,1973年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进入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发表了一系列文件和报告,并于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综上所诉,

15、英国的教育政策既保留了英国教育的一贯传统,同时又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调整和改革,从而形成了现代英国教育政策的特色。 概括而言,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英国政府会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绿皮书或专家咨询报告向社会公布之后,反对党、相关利益群体、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与其辩论。这种辩论可以是个人发表文章,也可以是一些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对绿皮书的内容进 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反对意见或修正意见的报告。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平衡各方的意见,制定出尽量符合各方利益的教育政策,缺点就是可能会由于过长时间的讨论而落后于现实的发 展,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第二、两党轮流执政对教育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产生制约保守党和工党政府的交替更迭,使得英国教育改革及其政策不断发生变化,缺乏连贯 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实施产生制约。如果两党在在某个教育问题上的意见一致, 那么教育政策的推行就会保持较好的连续性,但是由于两党所代表阶级利益不同,有时在教育上会采取截然相反政策,例如,在中等教育综合化问题上,工党支持综合化政策,19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