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63768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医学遗传学往往是从医学角度来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因此,医学遗传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由“遗传病”这一纽带把遗传学和医学结合起来的边缘学科。遗传病:把遗传因素作为惟一或主要病因的疾病。遗传病的特点 (一)遗传病的传播方式 “垂直方式” 显性遗传(二)遗传病的数量分布(三)遗传病的先天性 白化病(AR) Huntington舞蹈病(AD) 先天性心脏病(风疹病毒)(四)遗传病的家族性(五)遗传病的传染性 人类朊蛋白病遗传病分类。 (一)单基因病 (二)多基因病 有一定家族史无系谱特征,环境因素(三)染色体病 Down综合征(四)体细胞遗传病 恶性肿瘤、白血病、自身免疫缺陷病以及衰老等(五)线

2、粒体遗传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一)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二)基本上由遗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诱因的作用(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在不同的疾病中,其遗传度各不相同(四)发病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与遗传基本上无关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白化病血友病A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唇裂、腭裂先天性幽门狭窄等畸形 70%精神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十二指肠溃疡、某些糖尿病40%脊柱裂、无脑儿、高血压、冠心病 50%60%烧伤烫伤第二章基因是决定一定功能产物的DNA序列。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但在某些仅

3、含有RNA和蛋白质的病毒中,其RNA是遗传物质。例如,烟草花叶病毒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碱基有4种:腺嘌吟(A)、鸟嘌岭(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人类基因组: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的分类:单一基因、基因家族、假基因、串联重复基因真核基因的结构特征:由编码序列(外显子)和非编码序列(内含子)组成,二者相间排列。人类基因DNA序列分类:单拷贝序列、重复多拷贝序列重复多拷贝序列根据复性的速度,分为简单序列DNA和中度重复DNA。Alu家族 短散在核元件 神经母细胞纤维瘤Kpn家族 长散在核元件 1.2、1.5、1.8和1.9k

4、b基因的生物学特性一、遗传信息的储存单位二、基因的自我复制三、基因表达四、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所储存的遗传信息转变为由特定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构成的多肽链,再由多肽链构成蛋白质或酶分子,从而决定生物各种性状(表型)的过程。第三章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序列的改变,它通常只涉及到某一基因的部分变化。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多向性、.重复性、随机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细胞内DNA的结构发生损伤,通常是DNA顺序中相邻的嘧啶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TT)电离和电磁辐射击中遗传物质,其被吸

5、收的能量,引发遗传物质内部的辐射化学反应,导致染色体和DNA分子多核苷酸链的断裂性损伤;断裂的染色体或DNA序列片段发生重排,则会进而造成染色体结构的畸变。基因突变的类型:静态突变、动态突变静态突变动态突变点突变片段突变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病碱基替换(转换、颠换)同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和错义突变移码突变缺失重复重排点突变是DNA多核苷酸链中单个碱基或碱基对的改变。片断突变是DNA分子中某些小的序列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重排。姊妹染色单体的不等交换或重复序列中的断裂修复错位,是导致动态突变可能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第五章研究人类性状的遗传规律不能采用杂交实验的方法,只能对具有某种性状的家系成员的

6、性状分布进行观察,通过对该性状在家系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称为系谱分析。如果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在与正常基因组成杂合子时可导致个体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性状,这种遗传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是隐性的,只有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会发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本身不发病,但可将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称为携带者。患者大都有阳性家族史,当父亲为患者时,其所生子女的发病年龄提前,临床症状加重,即遗传早现。 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带有致病

7、基因的女性杂合子即可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XD)遗传病。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即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不发病,称为X连锁隐性(XR)遗传病。如果决定某种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随Y染色体而在上下代之间进行传递,称为Y连锁遗传。 外耳道多毛症不完全显性也称为半显性遗传,它是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表型之间的一种遗传方式,即在杂合子Aa中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人类对苯硫脲(PTC)的尝味能力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Aa)在生命的早期,因致病基因并不表达或表达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只在达到一定

8、的年龄后才表现出疾病,称为延迟显性。 例如Huntington舞蹈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型外显率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表现度是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表现度与外显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外显率阐明了基因表达与否,是个“质”的问题;而表现度要说明的是在基因表达前提下的表现程度如何,是个“量”的问题。遗传早现是指一些遗传病(通常为显性遗传病)在连续几代的遗传过程中,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和/或病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的现象。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型静态突变是生物各世代中基因突

9、变的发生,总是以相对稳定的一定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得这些突变随着世代的繁衍、交替而得以传递。动态突变第六章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若干对基因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累加效应质量性状 单基因遗传 分布往往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分为23群数量性状 多基因遗传 分布是连续的,只有一个峰,即平均值。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是由多基因构成的,它部分决定了个体发病的可能性。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由于环境对多基因遗传病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学术界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称为易患性当一个个体易

10、患性高到一定限度就可能发病。这种由易患性所导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最低限度称为发病阈值。阈值是易患性变异的某一点,在一定条件下,阈值代表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易患基因的数量。遗传度(又称为遗传率)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一些性状或疾病不是由一对基因控制,而是由多对基因共同决定,性状的遗传不受孟德尔遗传规律所制约,而且环境因素对性状的表现程度产生较大影响,这些性状称为多基因性状,又称为数量性状,其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再发风险估计的因素1、患病率与亲属级别有关2、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亲属中受累人数有关3、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患者畸形或疾病严重程度有关4、多基因遗传病

11、的群体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 先天幽门狭突 第七章在随机婚配的大群体中,在没有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显性性状并没有随着隐性性状的减少而增加,不同基因型的相对频率在一代代传递中保持稳定,这就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当证明一个群体中每个基因型的相对比例保持不变,即p2、2pq和q2的比例,那么这个群体可以说是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大群体中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大规模迁移所致的基因流应用:通过某一性状(疾病)频率在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确定等位基因频率和杂合子频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遗传咨询和制定遗传筛查项目。基因频率:指群体中

12、某一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任何基因座上全部基因频率的总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个体数的比例。任何群体各个基因型频率的总和等于1。携带者频率2pq亲缘系数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基因座上带有相同基因的概率。近亲婚配中的2人,他们可能从共同祖先继承到同一基因,婚后又可能把同一基因传递到他们子女,这样,子女的这一对基因就是相同的。近亲婚配使子女得到这样一对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近婚系数近亲婚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增加隐性纯合子的频率。近亲婚配对后代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的增高,而且先天畸形,早产和流产以及幼儿夭亡的风险也大为增高。适合度(f)是一定环

13、境条件下,某一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并能将基因传给后代的相对能力。遗传负荷是由群体中导致适合度下降的所有有害基因构成,遗传负荷主要有突变负荷和分离负荷,受近亲婚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第八章mtDNA有两段非编码区,一是控制区(control-region,CR),又称D环区(displacement loop region,D-loop),另一个是L链复制起始区。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核糖体的rRNA(16S、12S), 2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中的tRNA,13个基因编码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有关的蛋白质。母系遗传即母亲将mtDNA传递给她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下一代异质

14、性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非常复杂,人类的每个卵细胞中大约有10万个mtDNA,但只有随机的一小部分(2200个)可以进入成熟的卵细胞传给子代,这种卵细胞形成期mtDNA数量剧减的过程称“遗传瓶颈效应在克隆和测序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mtDNA,称为异质性。细胞分裂时,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发生分离,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拥有不同比例的突变型mtDNA分子,这种随机分配导致mtDNA异质性变化的过程称为复制分离。线粒体疾病的遗传特点一、母系遗传二、异质性三、阈值效应四、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分离异质性细胞的表现型依赖于细胞内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能引起特定

15、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的最少数量称阈值。在特定组织中,突变型mtDNA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阈值时,能量的产生就会急剧地降到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最低需求量以下,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功能异常,其能量缺损程度与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mtDNA突变类型主要包括点突变、大片段重组和mtDNA数量减少。mtDNA的修复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切除修复:一种是转移修复:第九章染色质的化学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在细胞从间期到分裂期过程中,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凝缩成为染色体,而在细胞从分裂期到间期过程中,染色体又解螺旋舒展成为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性染色质是X和Y(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的显示出来的一种特殊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