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考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601945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确对待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确对待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正确对待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正确对待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正确对待考试走马民族中学陈华英一、导入:时间过得真快, 又要期中考试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打算。 这么多年来大家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面对考试,你是如何应对的呢?照镜子(图)考试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的薄弱环节, 是对我们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 考试成功会给我们带来兴奋和喜悦, 考试失意则会让我们情绪低落、 茫然无措,甚至怨天尤人 。二、授课一)这次考试没考好1,(学生自己说)你是否也遇到过没考好的时候?第一反应如何?最糟糕的感觉:最担心最害怕的:最惯用的排遣方式:每一次考试没考好的原因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某些方面寻找原因:有的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有的责

2、怪题目太难太偏,有的认为自己智力不行,有的懊悔自己太粗心2,(学生自述)考试不如意的原因:改进的方法:没考好固然是个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却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考得不如意时,我们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合理分析考试不如意的原因,培养自己承受由考试不如意带来的各种压力的能力。考得好时,我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无论考试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尽量运用积极的归因方式。以一颗 平常心 来对待二)找问题回忆: 刚进入初中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学习时的一些小毛病,你有吗?( ppt)分析:1、学习效果好坏通常跟什么因素有关?2、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吗?(故事引导ppt)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

3、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 “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 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 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 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精品文档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 “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 ?”这时, 整个教室里, 只有一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扪心自问现在的你,还会觉得这个问题

4、可笑吗?你还坚持了入学时良好的操守吗?还保持了入学时纯洁的品格吗?还保持了入学时严谨的作风吗?还保持了入学时为理想而奋斗的那股干劲吗?(大家谈感想)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关键是: 坚持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柏拉图能取得成功,出人头地,其实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和过人的智慧,他只不过是坚持下去了,比一般的人做得好一点。请大家记住: 只要你比一般人做得好一点,仅仅是好一点,你就一定能出人头地!请同学们扪心自问:我和班上和级

5、里品学兼优的同学相比,我输在哪里?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或是遇到什么挫折, 我们有些同学就萎靡不振, 哀叹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的同学还想到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请同学们扪心自问:我能面对失败吗?这一次万一考不好,应该如何安慰自己?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做亡国奴时被人当马骑、亲尝吴王粪便,后来归国后卧薪尝胆,终于一举灭吴。三)解决问题坚持做已经是进步了,但这就足够了吗?态度决定一切!A、平时知识落实到位考试前:搞好复习增强自信1、订立目标孔子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做事要作最充分的准备,要付出高于目标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6、精品文档最高目标(各科)最低目标(各科)竞争对手(班里或年级)接受挑战 ,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当前学习如此繁重,让对手给予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2、如何向着目标奋进?1)、仔细制定一个考前复习计划2)、有效利用复习时间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三个学习要点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多读书,注意基础二、多思考,注重理解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3、学了又忘怎么办? ( ppt)看图分析:1)、请根据左图找出人的记忆或遗忘规律。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就不会遗忘了。2)、学校学习中的哪些

7、环节是需要延长记忆保持时间的?课堂知识。3)、怎样才能延长记忆保持的时间?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可以延长记忆保持的时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ppt 表格 )记忆与遗忘1)、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就不会遗忘了2)、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可以延长记忆保持的时间3)、理解了的知识记得更容易、更长久B、 考试时: 认真对待当成作业从容应对1、如何面对考试呢?(学生各抒己见)1).要把考试 看作锻炼 自己的好场所、好机会。2).当试卷拿到手时, 不要急于答题 ,应认真从头到尾读题,知道每题的内容和要求,有几张、几页卷子。3).答题时把 字写清楚 ,并要写在指定位置,争取一次答对。要

8、从开始一题一题地答,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跳过,答完其它题后,再答第一次不会的题。对于较难的题,不要紧张,看清楚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认真思考。4).答题时要以一种 正确的方法 使用草纸 ,要把草纸对折, 象平日写作业一样有顺序地使用,并要在草纸上写上题号。以便检查时使用。.精品文档5).试题答完后,不到时间不要急于交卷,一定要认真检查 ,一直检查到考试时间到为止。6).考完一科后就不要想此科的事了,要认真准备下一科的考试。考试时:紧张焦虑2、如何克服考试的紧张心理 ?(学生谈体会)正确的做法是:对自己说: “豁出去了! ”同时拿起笔开始写字,然后会发现紧张情绪在5分钟之内就消失了。还

9、要注意:1).在考试前的那个晚上睡个好觉;2).考试前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做需要做的事情,以确保早一点到达考场;3).不要指望在考试前一分种的复习;4).不要饿着肚子进考场;5).带一块糖果或一瓶水,也许可以帮你解脱些紧张。特别提醒 :1)、注意各科时间上的合理分配。2)、效率第一3)、互帮互学,共同受益。4)、不断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5)、心静如水,别浮躁,贵在坚持。6)、集中精力,心无旁骛。3、如何面对考试焦虑?案例 某班有一位学生,该生平时的上课表现很不错,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且思维宽广活跃,对某些问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作业完成的质量很高,字迹端正,正确率高;同学遇

10、到难题也喜欢向他请教,他总是竭尽所能的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借此达到共同进步。奇怪的是一到期中、期末的重要考试,他平常那股沉着、敏捷劲儿便无影无踪了,平时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时却怎么也解不出来, 或者答的漏洞百出, 甚至犯起平常极少出现的计算马虎、看错题等毛病。面对这种情况,他心急如焚,拼命的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在身体状况上找出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他陷于了极度的苦恼之中,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正如该生自己述说:“ 我很苦恼。为了学习问题,我每天冥思苦想。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那种考试焦虑症?因为尽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诫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场却总是如

11、临大敌,心神不定。思考:1)、这种情况有没有发生在你身上?2)、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 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当考生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因为:1)、对当前情况不了解,包括对考试的难度、对自己的实力和准备;2)、对结果很看重。.精品文档思考: 1、焦虑对考试有没有利呢?2、考试的作用是什么?正视焦虑、正视考试焦虑的作用中度(适度)焦虑,对考试其积极作用,使人对复习时更专心,考试时更细心低焦虑时,人会过度放松,无所用心不求上进高焦虑时,人会担心、紧张,出现复习时静不下心,注

12、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考试时记忆受阻,思维僵滞,头脑一片空白。如何调整考试心理1)、端正心态,控制焦虑水平“在战略上要轻视它,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它”2)、重过程, 轻结果把考试当作锻炼的机会,把结果当作发现考试紧张时,可以作放松训练深呼吸法自我暗示(学生亲身体会)C、考试后:保持冷静分析试卷总结经验第一、理智分析情境,正确对待外界的压力。第二、理智分析试卷,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第三、分析、总结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第四、多角度看名次,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第五、正视现实。第六、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三、总结今天多一点准备,明天少一些匆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往往眷顾有准备的人要做事,但不要做事务的奴隶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 明天是一张期票, 而今天则是你惟一拥有的现金 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考试不难,关键在技巧,技巧不多,关键把握好,发挥技巧,心态更重要。心态好就必须吃好、睡好、玩好、信心好、心情好。关键的时刻每个同学都要相信自己,顶得住,站得稳,稳扎稳打,用实际行动去争取本来属于自己的成功。胜败之举,不在朝夕” “成功不是笑得早笑得多的人,而是笑到最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