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600953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府谷县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2009年6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承担,目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现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本进行如下公示。一、地理位置及交通东沟联办煤矿位于府谷县城西北约42km处新民镇蛇口峁村,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管辖。工业场地建在井田东南部蛇口峁村东侧废弃的焦化厂。本区交通较便利,府(谷)店(塔)一级公路、神(木)朔(州)铁路分别从该矿南部经过。该煤矿向南距神木北火车站30km,距榆林市180km,向东距府谷县42km,向北距鄂尔多斯市160km,向西

2、距新街60km。交通位置可见图一。二、项目概况东沟联办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对府谷县新民镇原东沟联办煤矿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属于单井扩大整合。整合区域为Z47区。整合后生产能力0.90Mt/a。原东沟联办煤矿于1996年建成投产,井田面积4.4929km2,核定生产规模0.15Mt/a,开采煤层为3-1煤层(即3-3煤层),采用斜井方式开拓,房柱式炮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采用自然和机械通风),井下运输采用柴油四轮车,地面设简易筛分系统,原煤露天储存,汽车外运。正常生产时有职工95人。整合后的东沟联办煤矿井田形状呈一不规则7边形,井田东西长度约0.783.38km,南北宽度约1.232.93km

3、,整合区矿井井田面积5.9289km2,批准开采的是2-2、3-3、4-3、5-1、5-2五层煤。设计可采储量25.04Mt,服务年限22.2年。项目产生矸石全部综合利用,利用不畅时临时堆放后定期运往井下填充废弃巷道,不设外排矸场,仅在场内设矸石临时堆场,实现矸石综合利用或回填井下过程中的临时堆存。整合后矿井新工业场地建在井田东南部蛇口峁村东侧废弃的焦化厂,工业场地占地7.28 hm2, 绿化率为30(设计为12.91);在矿井工业场地西侧开凿一对主、副斜井井筒,在井田中央开凿一条回风斜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两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一水平包括2-2、3-3、4-3三煤层,二水平包括5-1、5-2两

4、煤层,采用长壁综采采煤方法、煤炭由井下运输皮带运输机直接运至地面筛分系统;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并列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水源为渗水井及处理后的矿井涌水,总用水量为719.21m3/d,其中新鲜用水量为175.2m3/d,矿井生产、生活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实现场内回用,不外排,矸石、灰渣及脱硫渣全部综合利用,垃圾排至市政垃圾场处置。项目静态总投资31663.41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676.9万元,占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的2.14。总在籍人数422人,全员工效为9.21t/工日,矿井采区回采率为85,工作面回采率为97。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评价区监测断面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

5、准,无超标项目,地表水现状质量良好。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点各项目监测结果除总硬度外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总硬度超标倍数为0.55,超标原因可能与当地地质条件有关。环境空气:所监测的SO2、NO2的一次值和日均值在三个点全部满足标准要求,TSP的日均值在蛇岔沟和工业场地监测点超标声学:厂界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生态:评价区内分布有荒草地、农田、裸地、村庄、工矿、水域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荒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内广为分布,是区内的主要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呈规则的斑块分布于河床地带,而其它则在评价区内零星分布。评价区是一个自

6、然和人工共存的半自然生态系统,由于区内的干旱少雨,加之人类的粗放式经营,区内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煤矿范围内可分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和中等区。其危害形式主要表现为冲毁土地,割裂地形,破坏各种建筑设施等。根据现场调查,井田范围内无沉陷和地裂缝,仅在局部出现新的水土流失量。四、政策符合性本项目坚持“统一规划、先关闭后整合、以大并小、以优并差”等原则,其实施符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2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及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榆政发【2008】4号)等相关要求及

7、程序。另外,该项目建设与有关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相协调。五、选址合理性评价整合后矿井新工业场地建在井田东南部蛇口峁村东侧废弃的焦化厂,依据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之原则,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本着尽可能减少工期,节约投资的原则,设计选定此处作为矿井工业场地。从工程、经济以及环保等方面来看,择此处作为整合后工业广场是合理、可行的。六、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区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中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层及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红土隔水层含水层,以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为主,其中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孔

8、隙潜水含水层是井田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根据已掌握的井田地质、水文资料分析,各煤层开采后,不会导通具有供水意义的第四系潜水,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煤系地层含水层。煤系地层含水层会沿导水裂隙漏于井下,2-2、3-3、4-3煤开采后,水位最大可降至4-3煤层底板;4-3、5-1煤开采后,水位最大可降至5-2煤层底板。尽管采煤对具有供水意义的第四系潜水影响较小,但应加强对民用水井的跟踪监测,一旦因采煤导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应及时由矿方负责解决。同时开采过程中应实施边开采、边勘探、边观测地下水影响,防止隔水性不良区段导水天窗发生水力联系,最大限度保护第四系潜水含

9、水层。(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地面、井下废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3)地表沉陷影响评价根据预测,2-2、3-3、4-3、5-1和5-2煤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分别为972.95mm、1268.91 mm、680.70mm、355.15mm和536.42mm,全井田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3.81m左右,出现在井田中南部五层煤重叠开采的区域。地表沉陷影响范围一般在井田边界外侧52.39m范围内。采煤地表下沉、变形总体上不会改变评价区地表形态类型;受影响的地段主要为沉陷盆地边缘;采煤对地表建筑物、构筑物有影响,采取留设保护煤柱、采前加固、采后修复等措施解决;地表

10、沉陷、变形对评价区野生植被影响较小;对农作物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减产,沉陷区及时平整、治理、稳定后可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恢复。(4)声学环境影响评价整合后,主要噪声源主要集中在矿井工业场地生产场区内,因此,环评主要考虑生产场区厂界噪声状况。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厂界噪声均符合GB12348-2008 2类标准要求。距离工业场地生产场区最近的居民点为蛇口峁村,距离工业场地460m,因此噪声不会产生扰民现象。但仍应进一步加强工业场地内部分(尤其是距工业场地西南侧蛇口峁村及厂界较近)声源,如筛分车间、锅炉房、机修车间、驱动机房等降噪措施,根据地形条件必要时优化平面布置,加大厂界周围高噪声源与厂界之间的绿化等,

11、尽可能降低噪声污染,保证生活、办公区人员的身心健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噪声预测均未考虑厂界周围围墙隔声,整合后各厂界设立完整的围墙,对厂内各噪声源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厂界噪声将小于预测值。(5)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生产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为工业场地供热锅炉煤产生的烟气的污染,地面生产系统风蚀扬尘及地面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燃煤产生的烟尘、SO2及筛分系统产生的煤尘经处理后均可达标排放,经分析,最大地面浓度和日均浓度均可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整合采用筒仓储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场外道路的扬尘影响甚小,随着场外道路路矿的改善、相应治理措施以及煤炭运输过程中管理措施的不断加强,其影响会进一步弱化

12、。(6)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不设排矸场,正常情况下矸石、灰渣及脱硫渣全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回填井下,同时场内设矸石临时堆场进行利用或回填井下过程中周转;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固废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整合施工主要在原工业场地内进行,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施工结束后影响亦结束;营运期只要充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会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绿化和生物措施的实施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同时项目的建设必然促使农业生态结构的转变使其更趋于多样化,促进和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区内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规划的实施。

13、(8)水土流失影响预测根据预测,在不采取任何水保措施的情况下建设期、营运期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为135121.8t、5892.2t/a,在采取相应水保措施后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为567.8t、0t。七、污染防治措施(1)地表水污染控制井下排水量为300m3/d,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后,全部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不外排。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生活污水55.41m3/d,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级生化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工业场地内绿化、筛分转载处洒水、储煤仓洒水、矸石临时堆场洒水及场地道路洒水。(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锅炉燃煤采用本矿特低硫、低灰煤,烟气经SLTC型湿式脱硫除尘器(双碱法),除尘效率95、脱

14、硫效率60除尘脱硫后,后通过烟囱高空排放,实现烟气达标排放,井筒防冻采用热风机,不对环境空气造成大的影响。采用仓筒储煤,筛分等易产生扬尘的生产环节采取封闭收尘、喷雾洒水、种植树木等措施进行抑尘;加强运煤道路规范化管理,及时清扫、洒水降尘,实施沿线绿化,运煤车辆限速、限载,减少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设计阶段选用低噪设备;运行阶段的高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震等措施。通风机、锅炉风机、空压机均设置在室内,通风机、锅炉风机等安装进消声设备,筛分系统设于室内并安装隔声罩、对溜槽、溜斗及部分设备等要进行阻尼减震处置降噪,锅炉房、坑木加工房及机修车间门窗均采用隔声材料等。强噪声工

15、作场所人员配备防护设施,同时在噪声源周围绿化降噪。(4)固体废弃物煤矿生产矸石全部综合利用于府谷县蛇沟岔同心砖厂,综合利用不畅时运至井下回填废弃巷道,锅炉灰渣和脱硫渣全部综合利用于府谷县蛇沟岔同心砖厂,生活垃圾集中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同时场内设矸石临时堆场,以备矸石进行利用或回填井下过程中周转之用。地面污水处理站的污泥与垃圾一并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5)地下水保护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废水资源化,间接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对固废的管理,全部安全处置,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通过提高污水回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防渗处理等措施,控制地表污水的下渗。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尽量扩大井

16、田内植被覆盖面积,以加快地下水位的回升。(6)地表沉陷防护措施矿井开采实行保护性开采,在设计中,对可能受地表沉陷影响的矿井工业场地、井田的边界、主要大巷及府店公路留设了保护煤柱。对井田内的供电线路,供水管路,在矿井后期开采时,若发生电杆倾斜、供水管路位移,应组织人员及时维护修复;对开采引起的土地沉陷、裂缝等由地方组织人员平整、充填,恢复耕地的使用能力。对变形造成的植被倾倒、死亡等,矿方应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扶栽,无法扶载的要补种还林或视破坏程度给予补偿。对沉陷区实施复垦、整治措施。沉陷盆地边缘以人工恢复为主,而盆地中部则已自然恢复为主。本井田范围内村庄均已留设保护煤柱。八、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项目采用较先进的长壁式综采采煤方法,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