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52901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认识你的孩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你的孩子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堂教学让家长初步懂得相关知识与技巧,辅以能力训练让孩子感受并树立培养锻炼相关能力的决心与信心。 2、 通过学习,让家长走进学校生活,走进孩子中间,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适应期。 3、 在学习过程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学习。 4、 让家长学会要有耐心和细心,逐渐引导孩子改掉学习上的坏习惯。 教学过程: 转眼之间,孩子要上小学了,他们已经有了“思想”,有了“主意”。许多家长在欣喜之余内心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惑:我的教育方法正确吗?我能教育好孩子吗?乖孩子就好吗?不乖的孩子就不好吗?上学以后,我应该帮孩子做些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是未来的

2、希望,教育好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解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一切,才能对孩子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排战吧!一、一年级孩子的生理特点一年级孩子年龄一般为6-7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幼年后期,身体发育相对平稳,男女生差别不大。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一年级孩子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其他部分的增长都要快。一年级孩子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分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

3、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相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宜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活动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同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身体变形。一年级孩子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虽然已比较完善,但是血液循环和心跳仍比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与幼儿园相比,一年级孩子的活动量加大,新陈代谢旺盛,呼吸频率较快,对氧气和营养需要比较多。他们需要大量的体育运动或者体力活动来满足自己对氧

4、气和怏乐的需求。但同刚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强度以避免运动伤害。一年级孩子的大脑重量已达到1280克,接近成人脑重(1400克)。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能保持20-30分钟。二、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着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与学龄前儿童一样,一年级的孩子知觉发展不够充分,他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以及整体形象,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拿认字这件事来说,孩子们只满足于了解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每个字

5、的细节,导致他们认字容易张冠李戴,混淆不清。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漏笔画或者添笔画的现象。他们很容易把“末”和“未”,“己”和“已”看成一个字,写的时候就更容易出现错误了,全凭感觉把字写下来。所以做作业的时候往往看错题、写错字,或者把方位搞错。2注意力还不够完善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的注意力就像是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段公子,对自己的“六脉神剑”基本失控:时灵,时不灵。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外的小鸟、飞蝶、虫鸡都容易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个事物上。据研究,57岁的儿童注意

6、力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79岁的儿竞注意力保持时间在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和家长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特点合理设计学习任务是很关键的。3.记忆力方面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机械记忆为主从记忆的目的来看,一年级孩子的无意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有意记忆弱。对于那些符合他们兴趣的内容,孩子们能够很好地记忆。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是又被要求记忆的内容,则记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可以把看过的动画片台词倒背如流,但是那些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他们却相对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顺利完成。从记忆内容来看,一年级孩子的形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抽象记忆弱。所以孩子们对具体而直观的材料或者事情很容易就记住了。他们非常轻松地就可以记住

7、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模样,但是要牢记并理解“加数+加数=和”这个公式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下一番功夫了。从记忆的方法来看,一年级孩子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弱。因此,他们的记忆不完全是靠理解,更多的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的。我们常常看到小小的孩子能够流利地背诵流行歌曲中的歌词,随着曲调演唱,但从歌曲中随机抽出一段就不能自由地唱了,如果不从头唱起,其他部分就接不下来。孩子在古诗接龙背诵时也是如此,几十首古诗都能串起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但是不能被打断,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孩子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他们的理解记忆能力还很差。4思维和想象力还比较初级想象渗透在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儿童认识世界的

8、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他们想象的事物常常是实在的事物的简单重现,而且零散、逻辑性低,内容也比较简单。一年级孩子的想象力还保留着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幻想是他们创造力的基础。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帮助,因为他们很难掌握那些抽象的概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且他们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特定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任务。譬如,家长让孩子在指定的格子里画10个圈,有些孩子就被画圈活动本身

9、吸引,忘记了家长的其他要求。5情感外露,随意性强情感,在儿童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加渴求得到成人的赞许和认可。在他们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孩子的情感容易外露、转化,常受外界情境的支配,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转怒为喜、破涕为笑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自身经验和智力水平的特点,他们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还较差。但随着实践活动领域的扩大,他们情感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良好的交往会使孩子体验到团结、友爱、互助、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等积极的情感;积极的劳动会使孩子产生劳动光荣的自豪感;良好的家庭教育又能激发孩子爱父母、爱长辈的美好情感。6. 个性品质

10、尚未成型进入小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环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的个性。入学后,儿童在集体生活中逐步形成集体意识。参与集体生活是促进孩子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儿童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年级孩子的心理水平还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没有较强的班级荣誉感。一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但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还很差。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远远落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他们还处于“权威崇拜”阶段,对家长、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师,总是怀有崇敬和依恋的感情。他们遇事常

11、说:“这是爸爸告诉我的”“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个阶段,孩子的道德意识正在发展,但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还是比较肤浅的;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只注意行为的效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他们的道德判断往往受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比如,他们认为“团结”就是“不骂人、不打架”;对积极打扫班级卫生,但不小心碰翻了粉笔盒的同学一味地进行责备;完成作业还是尚为有老师的要求、家长的督促。三、一年级孩子面临的挑战: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不仅仅是教学地点和内容的变化,更多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初入小学,孩子们通常会 1、遇到以下“三个不适应”和“三大挑战”。出入

12、校门的“三不适应”(1) 新的作息时间不适应(2) 新的空间环境不适应(3) 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 2、出入校门的三大挑战:(1)新的学习内容的挑战、(2)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3)相对独立的应对挑战。 四、尽量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现状:家长走进学校生活,走进孩子中间,看看孩子都在干哪些事,学校是怎样安排的。让孩子平稳度过适应期,需要做好四个第一,即(1)“新生入学第一天”,(2)“初步熟悉第一周”,(3)“环境适应第一月”(4)“常抓不懈一学期”。 2、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不同方面的需求。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熳,有强烈的求之欲望和上进心。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并且还在成长时期,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五大心理需求。即,(1)依恋的需求(2)安全的需求(3)交往的需求(4)归属的需求(5)求知的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趣味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同时,家长也应有条件地帮助孩子适应学习学习生活,从精神层面给孩子应有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