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48103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李露 摘要。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社会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在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它也被认为是促进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的重要原因,更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它的形成于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发展;启示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总类众多,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职

2、业教育体系。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行业协会领导下的学徒制。这时的学徒制是只有行业的师傅才有资格教育、培训学徒。之后,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个别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有00多个封建邦国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开始颁布这种强迫教育法令。而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8世纪初期,比英国、法国要早一个世纪。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此后,在德国的各个城市许多人开始创办这类的实科中学。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同时

3、也具有职业教育性质。这类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摆脱了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逐渐开始适应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容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其社会地位比较低,学生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快德国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1世纪,德国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的教育上突出的表现在泛爱主义和洪堡改革。 19世纪初,为了传授给学徒们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德国创办了以职业为导向的新兴学校。与传统对小规模工艺生产的职业训练相比,针对产业的系统化职业培训始于20世纪20年代。2世纪60年代后,当舒尔茨“人力资本论”风靡世界,给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剧变时,这种“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生产性事业”的

4、理论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此期间,德国联邦政府于1968年召开了1个州的州长会议,就改革德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做出全面细致的研讨,最终各州长之间达成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的协定。该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创办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是在9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培训法之后,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培训规章条例,企业的培训员出现,并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形成 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思想。随着对人的科学研究的深入,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呈现出从启蒙的职业教育

5、价值观,经过理想主义职业教育价值观,直至向总体性职业教育价值观演进。1 从启蒙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阶段来看,以最初的康德,以及后来的赛克斯特为代表的思想家从个人的幸福出发,主张普通劳动教育,反对传统的学徒训练。 从理想主义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阶段来看,此阶段是从9世纪初开始的。这一时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泛爱主义在德国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后来的洪堡思想对德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从这时起,教育逐渐偏向双轨制发展,同时教学内容被分成适用于双轨制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两部分,这成为了现代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以裴斯泰洛齐和凯兴斯泰纳为代表,他们教育思想中的职业教

6、育思想对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变于发展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总体性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阶段来看,此阶段始于0世纪初。总体性职业教育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文化教育学派的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等。 (三)德国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 169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作为整个联邦范围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别是企业内职业教育的统一法律基础。它阐明了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规定了职业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期限;对培训企业与受训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双方的关系做出规定;最后就培训机构及其员工的资格、职业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和科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它时比较基本的、系统的、权威的一项法规。并在

7、实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促进德国职业教育科学化管理进程,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地发展,为未来德国职业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 202X年联邦德国颁布了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更加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在202X年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职业教育法标志着德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职教模式再度焕发生机。2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一)“双元制”的基本概念 “双元制”是指青少年在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3参与者的方面,一元

8、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与职业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的企业或是是培训单位。 培训场所方面,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受教育者的身份方面,一元是指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另一元是指在企业的学徒。总体来说,双元制的本质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反弹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 1.完备的法律基础 企业职业训练的主管权属于联邦。1969年公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的主要法律依据,它明确

9、规定,企业的训练承担者和受训学徒之间必须订立训练合同。合同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职业训练的性质、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及目的;职业训练的开始时间和期限;训练场所以外的训练措施;日常正规训练的期限;试用期;劳动报酬的幅度;休假期;合同宣布解除的条件。 2.教育生产结合紧密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进行学习的受教育者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练习实践操作,培养工作技能,而且所使用的设备和所学到的技术是培训企业目前使用的最先进的。这样学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后,短时间内就可以再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真正掌握此项技能。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3.企业广泛参与,校企互通

10、 企业广泛参与,大企业会拥有自己的专门的培训基地和培训人员,有的甚至会企业自己出资办企业大学。而那些没有能力单独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充分合作沟通,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共同履行培养人才的义务。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 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包含了学习期间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形式上包含了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了使职业考试规范化,德国陆续颁布了考试条例、标准考试条例、职业教育条例和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条列,这些法律条列规

11、定考试的各环节由相互独立的机构执行,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如此一来,各部门对考试工作的联合参与保证了职业考试依据职业教育条例规范开展工作;确保了考试的客观、公正、独立;促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了职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 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了企业的培训和质量成本。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费、实习基地、师资、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等问题,合理优化利用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可以更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给我国

12、职业教育的启示 早在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并进行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从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造就我国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54 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偏重于应用技术。核心的学宗旨是教学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际结果。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以职业群为重要的选择依据,针对性较强,适应面较广,受到企业的欢迎。虽然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但学校的培养模式从客观上使学生脱离了实际操作。现在,集

13、中安排实习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达到学以致用。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化,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二,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和企业有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社会人才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里,由于经费所限,大部分学校很难独立建设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此外,由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意识不强、互动性较差,在实际操作方面,学校也得不到相关企业的帮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三,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

14、双元制”职业教育很受企业的欢迎。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无论是在职还是在校,接受职业教育者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就业。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达到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目标。 第四,德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建立起联邦政府协调领导、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的体制,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监督,也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时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体系,它对推荐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大的作用。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更是被当作复兴经济的“秘密武器”,未来随着社会的

15、进步,它必然还会有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吸收其优势部分,并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解决就业问题、人才紧缺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卢洁莹.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与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611):8-3. 王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教育探索,02X,(3):15-5. 3张晓芳浅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02X,():22. 4顾明远,梁忠义.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X.32-351 5孟华锋.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2X,(10):128-129. 6顾明远,梁忠义.德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X.2-8. 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