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梳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43470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赤壁赋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前赤壁赋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前赤壁赋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前赤壁赋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前赤壁赋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赤壁赋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赤壁赋梳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赤壁赋练习1第 3 段为何写历史人物第 3 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2第 4 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 : 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因此不必为人生短促、暂时失意的处境而悲伤哀愁,不妨放情山水,在清风明月的秀美景色中消解愁怀,这样人生才能变得乐观豁达。3分析情感脉络全文以“乐悲乐” 形成了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 先通过对月夜泛舟的秀美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超然之乐,接着感情为之一变,以箫声呜咽烘托悲伤的气氛, 由历史人物

2、的兴亡抒发人生苦短的悲怀, 再从水、月之自然现象来感悟“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抒发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情怀, 最终由悲转乐。前赤壁赋 的抒情脉络从喜转悲入乐,委婉有致,条脉分明。4如何理解前赤壁赋 “主客对话”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了汉赋惯用的“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客人之口来宣泄人生失意的苦闷,由主人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述对宇宙、 人生、生命的深刻认识,表达了自己乐观旷达的情怀。主客对话之法,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将其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前赤壁赋课后练习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

3、第 3、4 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参考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第 3 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 4 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

4、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 对文 ”。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请举例品味文中巧用 “对文”的妙处。)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

5、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3.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参考答案:“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

6、无穷永恒。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赤壁赋亮点透视:1 结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段文字,体悟“赋”的语言特点。提示:这段文字是充满诗意的神奇之笔,充分体现了走向散文化的宋赋仍保留且发展了 铺张排比、讲究词采、骈散结合等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寄情山水且怡然自乐之情历历在目。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赋者

7、,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可见赋要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美统一。探究: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 “体物”即描摹景物,“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看看本文“体物”部分具有怎样的特点, “写志”部分采用了哪些方法。3 林语堂对苏轼有过非常有趣的评价:“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 ”读了本文,说说你对林语堂这段话的认识。提示:本文写 游玩之乐 ,际遇之悲 ,解脱之情 ,字里行间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读这篇旷世佳作,我们不能满足于从字句之表象中寻找一种

8、朦胧的感觉,而应从更广、更深的层次了解这位巨人的思想性格、生活面貌、心态志趣。赤壁赋能力训练1赤壁赋 中对箫声的描写较为精彩,下列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诉诸读者的听觉和视觉。B这箫声,与 “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引起了苏轼的惊讶。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由客的回答引出下面的第三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客人之所以悲, 吹出悲凉幽怨的调子,是因为独处孤舟的寡妇的不幸身世引起了客人深深的同情。D作者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目的在于引出“何为其然”的询问,通过主客对话,阐述对宇宙人生变与不

9、变都相对的见解,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情怀。2下列各项中对赤壁赋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 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B第一段重在写景, 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C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 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抒情。D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 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3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 起舞B泣孤舟之嫠

10、妇泣:使 哭泣C而今安在哉安:安放D侣鱼虾是而友麋鹿侣:以 为侣苏轼前赤壁赋练习一、判断题1、前赤壁赋这篇文章的情感变化线索是乐 - 悲- 喜。()答案:、前赤壁赋 是苏轼写于贬谪黄州时期。( )答案:、前赤壁赋中主客经过互相辩驳,最后归于悲而泣。( )。答案:、苏轼曾被诬做诗“谤讪朝廷” ,遭到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 )答案:、苏轼的前赤壁赋作于他任湖州知州的时候。)答案:6、苏轼散文中影响最深远、 文学性最强的首推前、后赤壁赋 。( )答案: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七月和十月,苏轼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 ( )答案:、赋是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

11、合体。 ()答案:、前赤壁赋 的主体部分采用了赋的传统表达方式主客问答。 ( )答案:、前赤壁赋 中的主客双方其实就是作者的自我独白。()答案:11. “而”字的几种连词例举:连词,表承接羽化而登仙连词,表修饰扣舷而歌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转折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连词,表因果 耳得之而为声二、选择题1、前赤壁赋是一篇()A、政论文B 、骈文C、文赋D 、史论文答案: C2、前赤壁赋描写萧声的语句有()(以下为多项)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D.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答案: BCD3、前赤壁赋中分别代表作者思想

12、矛盾斗争的两个不同侧面是()A. 苏子的话B.客人的话C.诗经中的诗D.曹操的历史答案: AB4、前赤壁赋所表达内容情感包括()A. 感慨世事的纷扰,哀叹人生的短暂B. 对北宋重大社会问题与历史人物的追述C.渴望从老庄、佛家思想中求得解脱,从清风明月中求得慰藉。D.政治上失意后的复杂心理和旷达情怀答案: ABCD5、下列各项中与前赤壁赋有关的是()A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 “乐悲喜”B采用了赋的传统表达方式主客问答(也叫“抑客伸主” )C情、景、理熔于一炉D骈句散句相间, 文势如行云流水而又跌宕多姿,答案: ABCD三、问答题1、找出前赤壁赋中“乐悲喜”的情感线索。答案: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 “乐悲喜”,围绕作者感情的三次变化,全篇的行文也随之巧妙展开,作者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文章先写泛舟的超然之乐,再写由哀婉铜箫声对历史兴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