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注阅读题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4216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注阅读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注阅读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注阅读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注阅读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注阅读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注阅读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注阅读题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回答问题(一)有杕之杜其叶菁菁菁菁叶盛也笺云菁菁希少之貌O菁本又作青同子零反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睘睘无所依也同姓同祖也O睘本亦作茕又作焭求营反【疏】传 ? 至同祖O正义曰睘睘踽踽皆与独行共文故知是无所依无所亲昵之貌上言亲此言依义亦同变其文耳以上云同父故知同姓为同祖也1. “菁”的读音是什么?毛传是怎样解释“菁菁”的?2. 文中的注音使用了哪些方式?注音材料来自谁的著作?3. 文中“笺云”是谁的注释,解释了什么内容?4. “独行睘睘”的“睘睘”,孔颖达是如何解释的?(二)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烝进也笺云既有牲物而进献之苾苾芬芬然香祀礼於是则甚明也 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笺云皇之言

2、暀也先祖之灵归暀是孝孙而报之以福O疆居良反【疏】是烝至无疆O皇介二字别毛以先祖之精魂於是美大之报以大大之福郑以先 祖之神灵於是归往之报之所以助受大福禄馀同O笺既有牲物O正义曰上章骍牡是牲也酒及 血膋是物也以承上文而言是烝是享故云既有牲物而进献之也1. “疆”的读音是什么?毛传是怎样解释“烝”的?2. 文中的注音使用了哪些方式?注音材料来自谁的著作?3. 文中“笺云”是谁的注释,他是如何解释“皇”的?4. 文中的“疏”是谁的注释,解释了什么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黑虚词的词性与用法也:(一)句末的“也”;1.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位于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帮助判断。2.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

3、的语气。位于因果句的句尾,表示原因。3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说话人对所说事情的真实性深信不疑。4.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位于表示命令的句子的句尾。(二)句中的“也”。1. 语气词,表示顿宕(停顿、延长)。位于单句的主语之后。2.语气词,表示顿宕(停顿、延长)。位于时间副词(或词组)之后。3.语气词,表示顿宕(停顿、延长)。位于表示时间修饰的分句后。1.制,岩邑也2.虢,虞之表也。3.董狐,古之良史也。4.而母,婢也。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6.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7.彼吾君者,天子也。8.南冥者,天池也。9.臣之所好者,道也。10.对曰:“翳桑之饿人也。”11.子曰

4、:“隐者也。”12.子曰:“非吾徒也。”13.吾乃梁人也”14.是乃仁术也。15.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16. 是非君子之言 也。17.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18.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19. 良庖岁更刀,害V也。20.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2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22. 且夫水之积 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3. 君以为易,其难 也将至矣。24.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25.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26.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7.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2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

5、9.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黑虚词的词性与用法也:(一)句末的“也”;1.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位于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帮助判断。2.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位于因果句的句尾,表示原因。3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说话人对所说事情的真实性深信不疑。4. 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位于表示命令的句子的句尾。(二)句中的“也”。1. 语气词,表示顿宕(停顿、延长)。位于单句的主语之后。2. 语气词,表示顿宕(停顿、延长)3. 语气词,表示顿宕(停顿、延长)。位于时间副词(或词组)之后。位于表示时间修饰的分句后。30.制,岩邑也31.虢,虞之表也。32.董狐

6、,古之良史也。33.而母,婢也。3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35.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36.彼吾君者,天子也。37.南冥者,天池也。38.臣之所好者,道也。39.对曰:“翳桑之饿人也。40.子曰:“隐者也。41.子曰:“非吾徒也。”42.吾乃梁人也。43.是乃仁术也。44.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45.是非君子之言也。46.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47.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48.良庖岁更刀,害9也。4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5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51. 且夫水之积 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52.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53. 今也,南蛮鴃

7、舌之人,非先王之道。54.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55.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56.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5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58.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是:(一)指示代词,近称,表示“这”(二)指示代词,近称,表示“这”(三)指示代词,近称,表示“这”(四)指示代词,近称,表示“这”“这个” “这里”,作判断句的主语。(p245) “这个” “这里”,作判断句的谓语。(p245) “这个” “这里”,作定语。(即宾“这个” “这里”,作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前。T?jnorf 语刖置)1.是社稷之臣也。2.是吾师也。3.吾不能早用子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6.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 是乃仁术也。8. 是鲁孔丘之徒与?9. 是谁之过与?10. 是鲁孔丘与?11.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 是也。13. 是心足以王矣。14.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一)指示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 “的事物”。(二)语气词,用在判断句的主语的后面表示提顿;又常用在“有”字的宾语后面,组成一个名词

9、性词组。1.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2.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3.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5. 往者不可谏,来 者犹可追。6.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7.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8. 齐人有冯谖 者,贫乏不能自存。9. 宋人有曹商 者,为宋王使秦。乎(一)介词1. 多数时候可以当“于”用。2. “恶乎”的意义是“于何”,不能说“恶于”(二)疑问语气词,表纯粹的疑问,译为“吗”或“呢”1.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 乎四境。2. 异乎三子者之撰。3.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4.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 君子去仁

10、,恶乎成名?6. 敢问夫子恶乎长?7. 子见夫子乎?所1.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2. 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3.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4. 是吾剑之所从坠。5.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6.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7.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8.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9.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10. 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11.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12. 冀之北土,马之所生。13. 其北陵,文王之 所辟风雨也。14.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15.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16. 诺,恣君之所使之!17.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18.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而(一)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三)连接主语和谓语,用于逆接。(四)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假设的意味。(五)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1. 敏于事而慎于言。(顺接)2. 辞多类非而是。(逆接)3. 目不能两视而明。(逆接)4. 耳不能两听而聪。(逆接)5.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顺接)6. 质的张而弓矢至焉。(顺接)7.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逆接)8.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逆接)

12、9.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逆接)10.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逆接)11.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逆接)12.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逆接)1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逆接)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逆接)15.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逆接)16. 太后盛气而揖之。以动词-t (虚化)t介词-t (虚化)t 连词动词1.用2. 以为(认为)介词1.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引进工具或凭借)2. 引进原因连词1.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两种行为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这种用法很重要)。2. 连接状语和动词,

13、表示偏正关系。(一)连词1 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后两种行为的联系。这种情况下,后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这种用法很重要)。2.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表示偏正关系。(二)介词1. 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引进工具或凭借)。2. 引进原因。注意:由“以”字组成的介宾词组,在词序上有两种变化(也就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第一,整个介宾词组既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以放在动词后(现代汉语只能放在动词前)。第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现代汉语不能这 样)。1. 晋侯复假道于虞 以伐虢。2.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3. 焉用亡郑以陪邻?4.

14、志士仁人,无求生 以害仁。5.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6. 愿夫子辅吾志,明 以教我。7.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8.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9. 以乱易整,不武。10.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11. 士而怀居,不足 以为士矣。12.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 以羊也。13. 吾道一以贯之。(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14. 诗 三 百, 一言 以 蔽 之, 曰: 思 无 邪日。(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15.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16.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17.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以谓之文也。(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19. 君子不以言举人。于(一)引进处所(二)引进比较的对象(三)弓I进行为的主动者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