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39868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8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浙 江 省 环 境 保 护 厅浙 江 省 海 洋 与 渔 业 局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三年八月目 录前 言1一、区域概况1(一)自然环境概况1(二)社会经济概况1二、生态环境概况2(一)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2(二)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6(三)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状况及变化趋势8(四)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9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规划范围与斯限11(三)编制依据12(四)规划原则13(五)规划目标与指标14四、重点任务17(一)坚持陆海统筹,治陆保海17(二)加强生态保育,维护生态系统健康19(三)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22五、重

2、点区域污染防治对策25(一)舟山群岛新区25(二)杭州湾29(三)台州湾31(四)象山港33(五)乐清湾35(六)三门湾38六、重点工程及投资估算40七、保障措施41(一)组织保障41(二)制度保障41(三)资源配置42(四)技术保障43(五)公众参与43附表 重点工程项目清单44附表1 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项目45附表2 生活垃圾处置项目54附表3 工业污染防治项目57附表4 农业农村污染整治项目59附表5 海上污染控制项目63附表6 陆域生态建设与修复项目65附表7 海域、海岸、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67附表8 海洋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工程68前 言浙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上接长江黄金

3、水道,下邻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绵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十二五”以来,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但随着城市化深入推进和经济持续增长,海洋资源过度利用、环境容量有限、河口海湾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更加突出,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梳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实施重要海湾环境整治,恢复沿海湿地生态功能;推进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4、省环保厅、省发改委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编制了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我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等,是未来五年我省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依据。一、区域概况(一)自然环境概况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接上海市,南连福建省。全省陆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同时浙江又是海洋大省,浙江省范围内的领海和内海面积为4.44万平方公里,连同可以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全省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696公里,可规划建设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千

5、米,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拥有滩涂资源近400万亩及滩涂后备资源500多万亩,沿岸有众多的河口、港湾伸入内陆,沿海海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浙江海域辽阔,气候温和,水质肥沃,饵料丰富,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生长与繁殖。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中国鱼仓”美誉。有海洋生物1800多种,其中浮游植物261种,浮游动物288种,底栖生物509种,潮间带生物769种,游泳生物539种。其中不少为大型的海洋鱼类、甲壳类、软体类和藻类,是海洋渔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二)社会经济概况浙江沿海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6、位。过去10年中,沿海地区GDP总量持续占据浙江全省GDP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浙江沿海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势头,GDP总量由2000年的5356.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203.38亿元,不考虑物价因素及可比价,10年间增长了4.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5%。2010年沿海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6325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并高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55339元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53494元,标志着该地区已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的新阶段。但沿海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呈明显的不均衡性,杭州和宁波的生产总值及人均GDP高于其他城市,其中杭州和宁波的生产总值占沿海七市生产总值的50%。随

7、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沿海地区城市化率达到64.1%,超过全省61.6%的平均水平。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促使沿海地区人口聚集,近年来沿海地区总人口占全省比例均达到75%以上;尤其是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开发建设,2010年沿海七市总人口增长较快,达到全省的77.04%,占全国总人口的3.13%。2010年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达573人/平方公里,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66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1倍,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密度高15.5%,但比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人口密度低17.3%。 二、生态环境概况(一)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1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及

8、变化趋势(1)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根据2010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近岸海域中劣四类水质为52.80%,四类水质为13.48%,三类水质为24.73%,二类水质为8.99%,无一类海水。嘉兴市海域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海水,舟山、宁波、温州优于二类水质比例在10.53% 14.29%之间,台州近岸水质全部在三类以下。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四个重要海湾全部为劣四类水质。沿海城市和主要海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最大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最大超过二类海水标准限值的6.8倍(出现在春季嘉兴近岸海域)。总体上看,浙江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由北向南呈现好转态势,各类水质比例及分布见图1。图1 2010

9、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类别分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近岸海域总体水质以四类和劣四类海水为主,水质状况整体呈小幅波动趋势,一二类海水比例除2010年为9%外,其他年份在2040%间波动,三类海水比例在1020%间波动,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在4070%间波动,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详见图2。图2 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构成年际变化(2)富营养化状况及变化趋势2010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指数均值达3.84。嘉兴属严重富营养化,舟山和宁波属中度富营养化,台州和温州属轻度富营养化。主要受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等入海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所致,加上局部沿海城市点源排放影响,2010年近岸

10、海域水体中氮/磷浓度比值大大超出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已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2001-2008年期间由重度逐渐下降为轻度,2009年以来保持在中度富营养化状态。2入海河流、溪闸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1)总体概况2010年,13个入海河流、溪闸监测断面水质为劣类,达到或优于类水质的断面占断面总数的23.1%,主要影响因子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总磷等。7大入海河流中钱塘江、瓯江、飞云江入海断面水质为类,甬江为类,曹娥江为类,椒江、鳌江为劣类。6个入海溪闸监测断面水质为劣类。2006年2010年,入海河流、溪闸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高锰

11、酸盐指数、溶解氧、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河流溪闸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2)20062010年入海河流状况钱塘江:入海断面闸口水质除2010年为类外,其余年份均为类,主要影响因子为石油类。曹娥江:入海断面曹娥江大闸前(2009年以前为桑盆殿)水质为劣类,主要影响因子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溶解氧。甬 江:入海断面三江口水质为类,主要影响因子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椒 江:入海断面老鼠屿水质除2007年为类外均为劣类,主要影响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瓯 江:入海断面龙湾水质为类。飞云江:入海断面第三农业站水质均为类。鳌 江:入海断面江

12、口渡水质均为劣类。(3)20062010年入海矸闸状况四灶浦闸:四灶浦闸断面水质均为劣类,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长 山 闸:长山闸一号桥断面水质为类,总体呈好转趋势,主要影响因子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新三江闸:新三江闸断面水质为劣类,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石油类等。金清新闸:金清新闸断面水质为劣类,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南台头闸:南台头闸一号桥断面水质为劣类,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上塘河排涝闸:上塘河排涝闸断面水质为劣类,主要影响因子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盐官排涝枢纽:盐官排涝枢纽断面水质为劣类,主要

13、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二)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1近岸及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造就了浙江丰富的森林、湿地类型,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区域内拥有平阳南麂列岛、象山韭山列岛等17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247万公顷各类湿地。浙江生境类型众多,有很多地区特有物种,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浙江沿海是鸟类迁飞的主要通道,也是极为重要的食物补充地和停栖地。但近十余年来,海域滩涂湿地和重要生境因围填海、临港工业建设与海岸带开发等人为因素而持续减少,生物生境质量恶化。2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浙江海域由于具有多种水流交汇、岛屿众

14、多、营养盐丰富等环境特点,成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渔业生产力较高的渔场。浙江渔场可分为沿岸渔场、近海渔场和外海渔场。在近海渔场中,渔业资源品种多、质量优、生长迅速、世代更新快,近海最佳可捕量占到全国的27.3%。但是,浙江近海渔场的主要经济鱼种资源已因捕捞过度而衰退,特别是小黄鱼、大黄鱼、乌贼等种质资源损害严重。反映在近海渔场的捕捞量占浙江海洋捕捞量的比例上,已由十年前的占一半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3,外海捕捞上升到约占2/3。3. 其它海洋生物状况及变化趋势2010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叶绿素a含量普遍较低,初级生产力低下,部分海底沙漠化较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较差。海域浮游植物375

15、种,以硅藻为第一优势大类;浮游动物152种,以桡足类为优势类群;底栖生物119种,以多毛类为优势类群。近5年来底栖生物种类、浮游植物种类及细胞丰度有所上升;浮游动物种类数有下降趋势;总体上海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生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正在发生改变。2010年贝类生物质量第二类占66.7%,第三类占11.1%,劣三类占22.2%。影响其质量类别的主要因子有铜、铅、石油烃、砷、锌、镉和滴滴涕。监测项目中除六六六含量较低无样品超标外,其它评价项目均有不同程度超国家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第一类标准限值现象。超二类、三类标准的监测指标均出现在牡蛎体内。2001年以来,贝类生物体质量各年份均无第一类,第二类比例均在50%以上;劣三类比例在025%之间波动。各年份贝类生物质量总体变化不大。(三)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状况及变化趋势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