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38599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地意义和用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隐性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跑悟法聲柴识纹技法传授也规律探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 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 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 词性、语法作用等。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 率最

2、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一、摆正文言虚词的“耳个关系”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四个关系。(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

3、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 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 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 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三)寻同与析异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 不同”选项都具有“

4、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句位相同,词性不同;词 性相同,作用不同。正是因为有“同”,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 答题时,不仅要运用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中 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 一一辨词性一一析用法一一比语意”。(四)选文与课文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基本都是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辨析异同的方法。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考卷需要解答的新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课本例句时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相

5、同。课文是“知识基点”,它具有恒常性;选文是“实际语境”,它具有可变性。联结这二者的纽带是“迁移能力”。只有“以本为本”(以课本为蓝本),将中学课文中涉及的有关虚词用法的典型例句揣摩清楚,领悟透彻,打好厚实的“知识基点”,才能为“迁移”积蓄底气和实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二、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丿&个文言虚词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 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一)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和”“又”“与”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表示假设

6、关系假如,如果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即时小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 劝学)()(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2)(3)(5)(6)

7、(8)(9)(二)何词性用法释义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为什么,什么原因作宾语,代处所,事物什么,哪里作定语什么,哪副词表示提问(动词前)为什么表示程度(形容词前)多么,怎么,怎么这么即时小练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是诚何 心哉(齐桓晋文之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答案(2)(3)(5)(三 )乎词性用法释义助词表示疑冋语气吗,呢表示反问语气呢表示推测语气吧表示感叹语气啊,呀表示句中停顿不译形

8、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地,或不译介词相当于“于”在,或不译即时小练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郁乎苍苍(赤壁赋)()(3)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相与枕藉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答案(2)(3)(5)(6)(7)(四)乃词性用法释义副词表示承接就,于是表示范围的限制仅仅,只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却表示冃疋就是,原来是表示递进甚至

9、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指示代词这,这样即时小练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齐桓晋文之事)()(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答案(2)(3)(5)(6)(7)(五 )其词性用法释义代词表示第二人称他(她),他(们)的; 它,它(们)的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

10、(自己)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远指代词那,那些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表示商里语气还是表示祈使语气可要,一定,应当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不译即时小练5.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秦王恐其 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其 若是, 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4)失其所与,不知(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5)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11、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8)吾其还也(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答案 ?(3) (5)?(7)(8)(9)(10)(11)(12)(六)且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并列又,并且,一边一边表示递进况且,而且表示假设如果表示让步尚且,都,还表示将要将,将要副词表示暂时暂且,姑且表示将近将近即时小练6.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且静郭君听

12、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 知士)()(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4)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答案(2)(3)(5)(6)(7)(七)若词性用法释义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表示第一人称你,你们,你的动词表示比拟,比较像,如,好像即时小练7.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石钟山记)()(2

1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2)(3)(八)所词性用法释义助词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 人或事物的人,的事,的情况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的地方为+所,表示被动被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的凭借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名词表示处所处所,地方即时小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