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早中期作品风格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20678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多芬早中期作品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贝多芬早中期作品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贝多芬早中期作品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多芬早中期作品风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点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路德维希 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 ,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他 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2、。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 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 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 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

3、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 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一、早期(1792 1800 年)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 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 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

4、,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 材。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弓I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 一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回旋曲的第一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 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 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

5、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贝多芬音乐的强烈感染 力。二、中期(1800 1815 年)17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自由、个性发展思想和反对封建传统、宗教束缚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浸润到贝多芬的意识中。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和抗争,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成为贝多芬中期所有音乐作品的主题。为表达这 种主题,贝多芬根深蒂固地置身于现实中。他谱写的东西,记录着他的良知,凝聚着他的理想,塑造着他的全部思想历程,是他人格力 量的物化。中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和关键时期,他努力探索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多方

6、面的创新和发展,也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d小调(暴风雨)Op-31No-2,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争议最大的一首。无论从它的思想、内容,还是从 它在贝多芬一生钢琴创作的地位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思想性方面,按照罗曼罗兰的看法: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 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这是他,就是他本人! ”罗曼罗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时期贝多芬艺术独具一格地表达了暴风雨中的对立性,这是 无法遏止的急流,粗犷的力量 ”和高瞻远瞩思想的统治”之间的对立。这首奏鸣曲在构思上是美学和伦理学上的胜利,它摆脱了月光音乐 发展中达到高峰时感情的动荡不安、心灵的苦难,它肯定了人

7、民的因素,通过民间曲调与社会的悲欢相融合,难怪是列宁所喜爱的音乐作品之一 1。贝多芬的第3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在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在他的整个音响化哲学体系中也是一个大的转折前的先兆和信号,正是这先兆和信号,预告了贝多芬的体系中出现了一个英雄的、革命的浪漫派的时期,向贝多芬心目中的新目标昂首挺进2。三、晚期( 1815 1825 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晚期是欧洲大陆最黑暗的时期,各国君主组成“神圣同盟 ”残酷镇压人民,坚持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的贝多芬面对这黑暗倒退的现实极为不满, 心情沉重、苦闷、彷徨,创作暂时处于低潮。晚年的贝多芬在不断克服精神危机、耳疾、经济 压力、家庭纠纷等困难

8、的情况下,在他随后的人生旅途中,他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之中,以坚定的意志和无比的毅力 继续投入创作。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表现了他深沉、内省、诚挚、复杂的内心独白,其思想内容越来越具有深刻的主观意识, 表达了他的痛苦与希望、明朗与阴霾、动摇与坚定等复杂情感,以及从最自由的幻想走向最坚定的意志。他以抒情内省性取代了以往的 英雄性,以抽象性和复杂性代替了以往作品的标题性。他的奏鸣曲曲式结构已经完全自由化了,摆脱了一切传统规则。即兴性、心理的 探索、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等是贝多芬这时期作品的突出特点。贝多芬最后五首钢琴奏鸣首首是经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18

9、18年创作的降B大调第二十九(锤子键琴)奏鸣曲 (O p.10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晚期作品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审慎地挖掘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这也是沉思的成果之一;又一特点是有意模糊分 界线而获得持续性。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抽象性、普遍性,表现为对位织体的篇幅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也是他音乐创作处于颠峰状态的 作品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 “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除了形式和风格的改变,除 了独立性和独特性,还有一种个性的表达,即 “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彻底解放 ”。这个时期也被世人称为贝多芬的思想期。综上所述,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 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并将一个时期的社会的潇洒和优雅,完美地展示了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在天 才作曲家手中所能达到的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变化。参考文献 :1 郑兴三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 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2赵鑫珊 .贝多芬之魂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