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18052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模拟题精题祥解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2010杭州模拟)“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C、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答案】:D 【解析】材料的背景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与农民对话主要是解决生产过剩问题。2.(2010龙岩模拟)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来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 马歇尔计划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关贸总协定D. 杜

2、鲁门主义【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它”是一种经济政策,其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由此可判断是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3.(2010台州调考)(26分)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当时有人就曾这样说:“就是应该让社会下层尝尝贫穷的滋味,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变得勤快起来。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3、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1985年456

4、55172496311632008年453361951034517888269822008年比1985年增长(倍)8.910.213.317.622.2(1) 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认为社会的贫富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4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10分) (4)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解析】(1)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2)第一问可以从国家立法、工人生活条件作

5、答。第二问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阶级关系方面加以总结。(3)第一问现象既要看到整体消费水平又要看到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4)此题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方面作答。【答案】(1)个人的能力问题,勤劳还是懒惰的态度。(4分)(2)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权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4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6分)(3)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4分)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2分)分配方式多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

6、2分)(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2010浙江金华十校模拟)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

7、资指数 (1850年=100)17591768年17791788年17891798年17991808年18091818年名义工资818694114114生活费728597137159实际工资112101988372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

8、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 况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 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2分)【解析】(1)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第二问应抓住时间:17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大事件圈地运动来思考分析。(2)第一问应抓住“变化”来作答;第二问可以从阶级矛盾尖锐、国内市场受

9、到制约、调整统治政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等方面加以总结。(3)第一问可以从不干预到干预来思考回答;第二问可从罗斯福新政内容中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措施来作答。(4)作答时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贫困问题和社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阐述清楚就可。【答案】(1)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6分)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2分) (2)变化:工人生活日益贫困。(2分)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推动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

10、主义文学的产生。(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3)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入)。(2分)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思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2分)措施:直接救济;(2分)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2分)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如只答出,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警法律的,给1分)(4)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2分)5.(2010衢州质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

11、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

12、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何顺果美国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4分)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10分)【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概括即可,切忌照抄原文。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根据所学史识可以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方面做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政策

13、、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作答。(3)第一问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直接概括为调整生产关系。第二问根据里根和克林顿所处时代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实施和效果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2分),失业问题依旧严重(1分),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1分)解决措施: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以保护劳工权利;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6分)(2) 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2分)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2分)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里根:(政策)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效果)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4分)克林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4分)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