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14984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一个不错的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句巧入文 传承文化谱华章在写作中巧用古诗句专题训练作者:罗曦邓绍雄文代初中教研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54更新时间:2009-5-18设计背景:1、依据课题。中央教科所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要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中华古典诗词无疑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市承担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之“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沟通”,本课的意旨在于将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实验学校也开展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活动,如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潜江土地上的楚文化寻根、地方戏中传统文化的探寻活动、歌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探究活动、成语典故的积累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等等。2、依据课标。新课标强调对传

2、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弘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3、依据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切合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一是切合本实验区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的活动内容。二是对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与写作活动的延伸:由探讨现代诗歌延伸到在写作中引用古典诗词名句。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的的情感,增强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写作中巧用古典诗词,增添文章的色彩与内

3、涵。教学难点: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巧妙入文。课前准备: 学生积累古诗句,教师制作简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这些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无不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心灵的启迪。我喜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春,我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田园,我更喜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喜欢不少古典诗句,有请你朗读你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二、示例导学直接引用法:1、见一见从同学们深情的朗读和精彩的发言中,我欣喜地发

4、现,你们喜爱古典诗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语言形式美,更多的是诗词中折射出来的诗人的个性品质,人格魅力以及诗歌优美意境里孕育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如此美不胜收,意蕴深厚的古典诗词,我们应该如何古为今用,使之让我们的作文也语美意丰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请看大屏幕:示例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2、展望未来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历史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何必沉醉于未来,幻想明天。何必无奈于过去,怅恨昨天。 选自中考满分作文低下头看看3、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感时

5、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从屏幕里优美的文字中,你发现三个例子在诗句的运用上有什么异同?2、议一议在相同的主题中,我们可以把一句或多句巧妙的连缀在一起。这种将经典的语句不做任何改动,直接引用到我们作文中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引用法”。3、练一练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娴熟地使用这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请同学们完成资料中的续句练习和话题练习。对应训练(1)续句练习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

6、幸福是陶渊明“_,_”的悠然自得;幸福是苏轼“_ ,_。”的美好愿望。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享受“_,_”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 _,_” 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_,_”的苍茫壮阔。(2)话题练习以“惜时”或“思念”为话题写一段话。4、品一品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让我们共享。首先展示续句练习。 接下来展示话题练习。要求:展示你的作品后,还要谈谈你的构思。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化用诗句法1、明确方法从同学们神采飞扬的发言中,可见你们已经能轻松地驾驭“直接引

7、用”这种方法来增文采,添情趣了。如果想更加灵活地运用古诗句,让文章有文化的底蕴,有深远的意境,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另一种方法“化用诗句法”。2、展示例子 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示例2(1)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2)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3)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4)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5)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请一、二组的同学朗读1、2句,三、四组的

8、同学朗读3、4、5句。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请这边的同学讨论前两个句子,这边的同学讨论后三个句子,仔细揣摩,比较一下:这些句子在运用诗句方面和前边练习过的“直接引用法”有什么区别?3、揣摩特点拆分组合式先请一、二组的同学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比较一下,这些句子在运用诗句方面和前边练习过的“直接引用法”有什么区别?指名回答,教师明确:把两句古诗组合成一个句子,或者把一句是(多余,删掉“是”)拆开后加上自己简单的语言组成新的句子,原句的顺序可以随意改变。这是“化用诗句法”一种方式“拆分组合式”。意象再现式下面请三、四组的同学回答:这些句子在运用诗句方面和前边练习过的“直接引用法”有什么区别?它们和

9、“拆分组合式”又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教师明确:不直接引用原诗,而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内容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这是“化用诗句法”的另一种方式“意象再现式”。4、实际运用苏轼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化用了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曾化用过前人的诗句,我们不妨也来练一练,说不定我们也能化用出这样的妙句呢?请同学们看化用诗句的对应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题来完成。想要完成第二题的同学请留意大屏幕。(伴放音乐)对应训练(1)用拆分组合法把以下诗句拆分组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

10、)根据老师画面中创设的意境写一段话。(题目自拟)(3)下面一些诗句都是写流水的,任选几句选择其中的意象,化用诗句写一段话。“一江春水向东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斜晖脉脉水悠悠”;“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5、作品展示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同学们完成了练习,我期待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学生展示,教师点评。(视时间情况,可多展示几个。)三、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古典诗句巧妙入文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运用得当便可以让我们的作文出妙语、增情趣、添文采、创意境。其实古文中很多精妙的语言同样可以入文。今后同学们在写作中,要灵活地、巧妙地运用,让我们的文章语美意丰。四、延伸练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任用一法或几法,写一到二个片段。古诗(词)里的_(春天、雪景、明月、乡愁等)_请听我说 初中生活二、三事我眼中的色彩附:板书设计 直接引用 出妙语增情趣添文采 化用诗句 创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