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575913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鹿柴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请学生当小老师,激起学生的热情:1教者面露难色,向学生请求帮助:同学们,昨晚老师新学了一首古诗,可是遇到了不少难题,你们谁愿意当我的小老师,帮我解决这些难题啊?2煽情语:这么多人愿意做我的小老师啊,老师真高兴,这节课我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啦。你们可要认真动脑筋,把你们懂得的知识都教给我啊(教者与学生换位,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自豪感

2、、责任感和自信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会更高。)二、师生共同学习古诗:(一)引出诗题:1老师边板书边向学生请教:昨晚老师学的这首诗的名字是鹿柴(只板书,不读出),可是,这两个字该怎么读呢?谁能帮我注上音?(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注音,其他同学给自己当小老师,在课本上注音。)2请上台注音的同学介绍:你真能干,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柴”字在这里要读“zhi”的呢?3问其他同学:你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个读音的呢?(查字典、看课本里的注释、查课外参考书、问同学、在家自习时问爸爸妈妈等)(“怎么知道”其实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介绍“怎么知道”的途径,是为了不露声色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二)、师生一起学习读

3、通、读好诗句:1老师练读诗句: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可不知读得好不好,你们给我当评委吧,评一评我能得多少分?2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呢?怎样才能读得好一些?请小老师们先讨论讨论,然后给我提提意见好吗?3请部分小老师发表意见,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读。(范围尽可能地大,真正做到读通读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朗读的过程中自悟诗的意境)(学生评老师、教老师,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他们会特别认真的对待和研究,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4给评得好、教得认真的小老师奖红花。5老师做提高性朗读:在各位小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该怎样读好这首诗了,让我再读一遍,你们再给我打打分,看我有没有

4、进步好吗?6请小老师代表给老师奖红花。(老师争取进步的表现,能给学生作个好榜样,这是对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维度的落实。另外,在学生付出劳动、表现良好时用奖红花的形式加以肯定,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学习的成功感。给老师奖红花,这是给学生输灌“师生平等”、“受惠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大人也需要关爱和表扬”等意识。)(三)进行情境实验、自主探究,感受诗中意境。1教师依然做请教状:小老师们,我还想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谁能帮帮我,给我讲解讲解呢?同桌的小老师先合作研究一下吧,等会我再向你们请教。(这首诗浅显易懂,加上上一环节的反复朗读感悟,中上的学生已对诗意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难度已大为降低

5、,所以不必安排小组讨论。而安排同桌合作研究,是为了达到优差互补的目的,进一步减轻下层生的学习难度。)2请小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补充、反驳,教师适时做追问,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层:(1)下文写到“深林”,为何第一行诗却又写是“空山”呢?(2)为何前面讲“不见人”,后面又讲“人语响”呢?(3)情境感悟:A、感悟为何会“不见人”:全班起立,分站在自己的座位,选派两位学生,一位在最前,一位在最后,让他们汇报是否能看到对方;组织学生不断向中间靠拢,随着人群越来越密,再让派出的两位同学汇报是否能看到对方,至到看不见对方为止(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通过这种直观的实验,可以让他们直接领会到

6、“树林茂密挡住视线”这个道理。)B、在学生议论纷纷时,老师小声说一句话,然后提问坐在后排的学生:刚才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C、要求全班安静后,老师再小声说同一句话,由后排的学生重复老师说的话。D、组织讨论:为什么老师说第一遍话时,你们都没听到,老师说第二遍时,大家又都听到了呢?E、经验回忆:深夜的时候,你能听到哪些白天听不到的声音?考试的时候,你能听到哪些细小的声音?谁还有类似的经验,请介绍给大家听听。F、得出结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听到极为细小的声音呢?诗中写到在“不见人”的情况下却能听到“人语响”这极小的声音,说明什么呢?(4)对第三、四句诗句,你们又有什么理解呢?请参照上两句的理解方法,给老

7、师讲解讲解好吗?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种现象?跟别人沟通一下,等会请小老师来做讲解(可利用课室里的电灯做实验证明这种现象:在门窗大开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打开日光灯,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感觉到灯光的存在;然后关门拉以窗帘,再让学生观察是否感觉到灯光。)(诗中运用了反衬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若用说教的方式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而进行相应的情境实验,同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化抽象为直观,这一学习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四)整体感悟诗的意境,学生自由演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1老师做过渡引导:通过全体小老师的共同努力,让我学懂了这首诗,非常感谢大家。要是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出来,或通过朗读让听

8、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寂静、幽暗”的环境,或能够配上动作来读得更生动,那该多好啊!你们能否再帮帮我呀?2分任务:谁能帮我“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出来”?谁能帮我“通过朗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寂静、幽暗的环境”(能背诵更棒)?谁能帮我“配上动作来读得更生动”?请你认真准备,等会到讲台上展示,看谁更有创意,表现得更好。3学生上台展示,并评出“有创意奖”。(不定名额,有创意的都奖。)(学生自由设计演绎方式,或进行语言的再造和重组,或尝试用语气、语调、语速等来表达感情,或尝试用身体语言帮助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学生所乐于尝试的创新形式。同时这一创新任务自由度大,学生可轻松地自由发挥。而教师的评价点不要一味地落学生的演绎是否恰当上,要更多地肯定学生的创意,以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独特的个性。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四、作业设计:1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做小老师,给他们讲解今天学的这首诗。2练习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并让爸爸妈妈给你计时,看你只用了多长时间就能背诵了。3把这首诗抄写成书写作品,选出你最满意的一幅,贴到班级展示栏里。五、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鹿柴唐:王维不见人深林静暗人语响返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